“世界上最清洁火电厂”是否已深陷“罗生门”
更新时间:2015-08-10 10:44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
阅读:953
一颗“手雷”被扔在了原本风光无限的外三(全名“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和掌舵者冯伟忠面前,时间恰好是冯带着团队赴美国演讲的时刻,瞬间引爆的“手雷”甚至引发了一场全行业要不要以节能减排自救的时代感很强的厚重话题。
拥有“世界上最清洁的火电厂”、“世界最高效的燃煤发电厂”等诸多荣誉,外三却正在遭遇节能减排创新造假和251工程的质疑,这被看作由创新引发的“罗生门”事件,至今事件仍在持续发酵。
在电力相对过剩来临、却又逢环保压力陡增的当口,不少燃煤电厂纷纷关停,区区一个外三到底有什么力量让国家总理李克强为其运行指标点赞,并且要求在“十三五”规划中将其作为考核主要火电企业的重要参考?而在“外三的创新打破了电力行业格局的平衡”和“外三的创新不足以支撑得到的荣誉和地位”的截然相反的说法下,外三是否已深陷“罗生门”?
被质疑的251工程
时间回溯到6月30日,一篇作者名字为朱小令、标题为《一评:上海外三电厂“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及251工程质疑》的文章在网络遭疯转,彼时,冯伟忠受到有着134年历史的世界制造业权威组织——美国工程机械师协会学术论坛的邀请,正在美国准备做一个关于“上海原创”的火电技术的演讲,此次被邀请的中国发电企业仅此一家。“公司一位副总经理将文章转给我,第一眼就知道这是造谣,是他们用大字报手段抹黑我们,“7月30日,冯伟忠在公司会议室里对经济观察报说。
朱小令对经济观察报称,我已经从西安热工研究院退休了,写文章初衷就是个人好奇心驱使,是一次技术讨论。没想到冯伟忠竟然给我戴了“大字报”的高帽子。
不过多位电力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不论事实如何,朱的文章确实有些“情绪”。
事实似乎已超过“技术讨论”范畴,朱小令对经济观察报称,他是想以一评、二评、三评的三篇系列形式陆续在网络上推出的截至记者发稿,三评均见诸网络。冯伟忠称,文章推出前,朱小令向各位院士等投递了与文章内容雷同的举报信,让获得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的他,近日被中止了评选资格。
“评选过程中,无论举报信内容是否属实,评选资格都会中止,”冯伟忠稍显失落。并且来自国家政府部门、同行以及媒体各种方式的问询也对其正常工作造成干扰。
令冯伟忠担忧的是,251工程会受文章和举报信影响,遭延后或搁浅。作为一个靠节能减排技术搅动整个发电领域的“后来者”、“毛头小子”,虽是隶属于上海国资委独资的申能集团的二级子公司,自2008年诞生以来,外三就名声在外了,缘何这颗“手雷”偏偏此时引爆?
朱小令的系列文章标题中均特别提及251工程,文中有大段笔墨着力分析251工程,冯伟忠更直接地表示,其他质疑都是幌子,阻击点在251工程上。太多的蛛丝马迹都佐证了251工程起到的“导火索”作用。
外三计划用三年建成的251工程技术方案已通过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专家评审,正在进行项目评估。预计2018年落成。所谓“251工程”,指的是待建的9号机组用外三正在推进的最新技术——“135万千瓦高低位双轴二次再热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超临界发电机组加强版)”建设,供电煤耗低至251克/千瓦时。
在现在运行的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旁边,有一块被圈起来的空地,“那是为251工程留的地”,外三一位内部人士称。
251工程虽然仍在筹备中,但是其一经披露,就在电力行业掀起了巨浪,多位业内人士称,都听说过外三和其要搞的251工程。
火电厂的燃料费用占发电总成本的70%以上。世界公认,火电领域供电煤耗每下降10克/千瓦时,技术就领先一个时代。
冯伟忠要达到的是供电煤耗251克/千瓦时的惊人目标,与2014年全国煤耗平均水平为318/千瓦时的数字相比,领先太多。实际上,外三现在公布的煤耗就低至271克/千瓦时,自诞生以来,多年持续保持世界最低的记录。
数据显示,如中国所有燃煤机组供电煤耗降至251克/千瓦时,则同样提供4.1万亿千瓦时电力,每年可节省约2.6亿吨煤,节约资金1300亿,同时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近7亿吨。于是,上海市领导亲自为251工程命名,并将其列入推动上海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的依托项目之一。但项目并不顺利,外三现有两台机组都不能满负荷发电,再建设9号机组会否是浪费?另控煤政策已让上海几年都没有新的燃煤机组落地了。质疑文章的出现,夹杂着各方利益博弈,事情更加扑朔迷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