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高温加大地铁节能减排压力 用能标准缺失是痛点

更新时间:2015-08-11 17:41 来源: 作者: 阅读:1444 网友评论0

      2015年入伏之后,北京进入连日高温热烤模式,受此影响,全市用于空调降温的电网负荷增长明显。
 
  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目前已开启“全空调时代”的地铁,运行用电量也到了一年中的峰值期。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同时也给用能单位增加了节能减排的压力。
 
  据测算,北京市轨道交通2015年的用电量将达到14亿度,约相当于73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量。
 
  “参照北方某市的监测数据,在地铁全部运营成本中,电力费约占到41%。”北京城建(18.99, 0.84, 4.63%)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第五设计所总工程师孟鑫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方泰德)技术负责人常晟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如果采取节能改造措施,单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削减的运营成本将不止是电力费,还有占比达25%的维修费用。因为实现节能的前提一定是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以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和同方泰德为代表的节能公司,多年来已形成多种节能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用能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减轻运营成本,目前在北京已有多条地铁线路、站点节能改造的成功案例。
 
  然而,受困于相关政策、标准的缺失和市场机制、商业模式的不完善等原因,多数几经论证可行的技术方案却找不到用武之地,只能停留在图纸上或被埋没于实验室内。 最绿色的能耗大户 城市轨道交通以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被认为是最绿色的交通方式。 孟鑫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同等运力条件下轨道交通的能耗仅相当于小汽车的九分之一、公交车的二分之一。因此,把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轨道交通主要包含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等7大制式系统,其中地铁建设、运营成本最高,但优势也最大,国内有条件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一直把地铁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所以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占比最高。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国22个城市共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总里程数达3173公里,其中分布在20个城市的地铁运营线路长度为2361公里,占74.4%。 由于运量大,轨道交通尽管最绿色,耗能量也巨大。 以深圳为例,深圳地铁1号线、2号线和5号线的年能耗量达4.47亿度电,占全市所有用电量的6.3‰。“也就是说负责运营的深圳地铁毫无疑问是全市的耗能大户。”常晟表示。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地铁公司)设备部副部长王胜利也介绍,“2014年北京地铁公司的综合能耗超过16万tce(吨标准煤),其中电力消耗11亿度。”
 
  从全国情况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14年度统计分析报告》称,2014年全年,城市运营轨道交通线路总能耗94亿度电。按每度1元钱的电价计算,电费达90多亿元。 对照这份报告中的另一组数据,“城轨交通行业平均每车公里亏损12.7元左右”,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夺回10%的能量,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高耗能带来的高运行成本,随着全国地铁线网的快速扩展,还在同步攀升。 据了解,到2020年,全国79个城市规划的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13385公里,其中纯地下铁约7000多公里。“如果按照现行的能耗数据测算,就意味着到2020年轨道交通能耗还将翻两番。”常晟估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高温加大地铁节能减排压力 用能标准缺失是痛点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