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污水处理厂二期等民生设施建设工程采用PPP模式破解资金瓶颈
“你看,这里正在建设的是污水处理生化池、二次沉淀池的内部钢筋柱框架。”近日,在冠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最后2万吨设施建设现场,设备管理负责人任树华介绍说,工程完成后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8万吨。据了解,冠县污水处理厂投资总额达2亿多元,由北控水务集团全额出资建设、运营,25年后收归政府,前期政府不用投一分钱。
民生设施建设最大的难题是资金。冠县作为财政弱县,“钱从哪里来”一直是困扰民生事业发展的难题。近年来,该县在加大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的同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民生建设,通过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破解了资金“瓶颈”。
“民建公助”学校模式,是冠县利用社会资金建设民生事业的另一范例。“2011年,冠县地方财政收入4.42亿元,当时投资建校需要1亿多元,几乎占到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冠县财政局局长满庆利说,财力有限,学校又必须得建,这就倒逼他们尝试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学校这条路子。
为弥补公办学校教育力量不足的现状,冠县引导入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通过政府对社会资本投资效益的保障,形成了“民建公助”的模式。“从2012年开始,冠县通过招商引资、县内融资等形式,先后引进总投资1.2亿元的育才双语学校,投资1.3亿元的清华园学校和投资1.5亿元的金太阳双语学校等。”冠县教育局局长董建国说,在学校的师资配备上,政府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全程服务,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工资待遇与公办教师一样。“社会资本的介入,有效缓解了校舍紧张的压力,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进城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董建国说。
新思路打开新出路,民生事业、公益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冠县发展与改革局局长崔锡俊说,冠县通过探索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民生发展,相继以政府“微投入”建设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供暖、城市供气、城市公交、民办学校等10余项民生事业,实现了融资渠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冠县民生事业发展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也得益于民资参与。”崔锡俊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