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大雨来临青岛为何不怕淹?

更新时间:2016-08-11 09:3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徐冰 张旭东 阅读:1321 网友评论0

受强降雨影响,近日全国多个城市遭遇严重内涝。而山东省青岛市则被称为“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不少网友将德国百年前在青岛修建的地下管网视为城市排水系统的“标杆”。  

其实,目前仍在使用的德国修建管网不到青岛排水管网的千分之一,对整个青岛排水系统的影响非常小。  

在用德建管线不足3公里  

据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勇介绍,德国在青岛共修建了80公里排水管道,其中大部分管网因超期服役破损和城市规划等原因被翻建整修,目前已改造77.34公里,只有约2.66公里雨水暗渠和污水管线仍在使用。目前,青岛市内三区排水管网总长近3000公里,德国修建管网占比不到千分之一。  

新华社记者实地探访了仍在使用的2.66公里德国排水管网。其位于青岛栈桥附近,管道口是一个约3米长、2.5米高的长方形,内部则与西北窑洞类似。  

青岛市市政公用建设中心副主任黄绪达表示,德国管网的“雨污分流”模式确实先进,既能确保强降雨时污水排放不影响泄洪,又可保证雨水管道不会被污水杂质堵塞。  

多因素促青岛少有内涝  

德国管网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青岛极少发生内涝的原因何在?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副院长刘利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建处处长于洋认为,这是青岛市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温和的气候水文条件和完善的排水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青岛是典型的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主城区依山傍海,因地形地势而建。“青岛三面环海,40%以上的地形为山地丘陵,这种特殊地形使降雨经地面径流快速汇入大海。”刘利说。  

另外,青岛中心城区地处温带季风区域,同时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雨热同季,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与南方城市相比,青岛极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  

完善的排水系统是青岛免受内涝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青岛市不断加大排水系统建设力度。以2009年和2010年为例,青岛市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建设的投资分别为10亿元和9亿元。  

截至去年年底,青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约566.37平方公里,所辖六区排水网总长度约6993公里,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于洋说,河道是城市泄洪的主要通道之一。近年来,青岛市加大河道整治力度,中心城区主干河道防洪整治全部完成,支流河道防洪整治率约80%,防洪能力按20年~50年一遇标准设计,提高了河道行洪保障能力。  

“由于中心城区多丘陵地形,青岛市在丘陵地带设置了截洪沟,可有效拦截山洪,将水流引导至地下管网,最终排入大海。”刘利说。  

充分做好防汛准备  

据陈勇介绍,青岛并不是不怕淹,遇到风暴潮与强降雨叠加、台风过境或天文大潮,防汛压力也很大。  

为确保汛期安全,青岛会在汛期到来前彻底清理所有地下管网;汛期中,针对一些洼地等重点防汛点,会派专人值守,出现积水立即处理。遇到天文大潮,一些古力盖会被顶开。“我们在古力盖下方安装防坠网,防止人员和车辆等坠落。”陈勇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大雨来临青岛为何不怕淹?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