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厉害了!海绵城市“武汉经验”将列入全国推广模式

更新时间:2017-02-28 10:11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 阅读:1095 网友评论0

老旧社区海绵化改造多个项目将编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案例  

青山港湿地雨污水整治及修复工程、临江港湾社区海绵改造工程,作为黑臭水体整治和老旧社区海绵化改造的成功样板,即将被编入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案例。  

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武汉“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统计,武汉市已实施青山、汉阳四新示范区海绵化改造项目共计234项,其中已完工38项,完工面积12.62平方公里;在建设项目数196项,规模24.78平方公里;共计完成投资额50.2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7.62%。并积极推进示范区以外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东湖绿道、潘庙新家园等海绵建设项目已完工。  

然而,建设“海绵城市”需要系统地解决城市水的问题,包括水安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短缺、降低城市硬化铺装等源头问题,涉及面广,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此外,记者在与城市海绵体一线建设者的接触中发现,“海绵城市”建设中会遇到不少问题,一线建设者们希望推广全民珍惜水的意识,在海绵体建好后全民参与维护,共同保护城市水环境。  

百湖之城将重现昔日“水色时光”  

“建设海绵城市,武汉并无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武汉市城建委相关负责人说,但是武汉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既有数百年的治水经验,也有江滩整治工程的成功范例,所以我们必须站得高、看得远。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这是海绵城市指导意见勾画的未来生态型城市图景。武汉市决定向世界上治水最发达国家、最先进城市学习,引进国际一流专家团队统筹打造功能和景观兼具的城市“海绵体”,以此重现百湖之城昔日的“水色时光”,为河湖密布地区提供典范。  

按照国家的试点任务要求,最重要的不是新建了多少海绵项目,而是通过试点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探索出一条可以在国内同类型地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为此,武汉主动谋划。作为首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唯一的副省级特大城市,武汉率先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计划在未来15年内划分171个海绵城市汇水分区,最终实现80%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在规划的内涝防治上,重点新改扩建出江泵站18座,建骨干通道工程34条141公里,需进行退养、清淤及退塘还湖的湖泊共11个;利用三环线防护林带及中小型湖泊等构建生态内、外环,配合城市公园抵御内涝。  

短期内,根据《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武汉市计划完成2015年至2017年三年试点建设期,在青山和四新两个示范区实施项目近300个,包括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和道路海绵性改造等,到2017年,两大示范区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2月14日,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席丹向政协武汉市十三届一次会议通报了市政府关于政协武汉市十二届五次会议建议案办理情况的通报。据通报,在《关于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武汉生态文明建议案》(2号建议案)办理过程中,武汉市科学编制了《武汉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确定了203.5平方公里涵盖所有辖区(管委会)的重点建设区域,着重缓解内涝和水体黑臭问题。  

目前,已实施青山、汉阳四新示范区海绵化改造项目共计234项,其中已完工38项,完工面积12.62平方公里;在建设项目数196项,规模24.78平方公里;共计完成投资额50.2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7.62%。积极推进示范区以外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东湖绿道、潘庙新家园等海绵建设项目已完工。  

在青山、汉阳四新两个示范区38.5平方公里内,采取源头控污、水环境整治、景观打造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青山港湿地雨污水整治及修复工程、临江港湾社区海绵改造工程,作为黑臭水体整治和老旧社区海绵化改造的成功样板,即将被编入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案例。  

2030年八成海绵体建成  

2015年和2016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分两批确定了30个试点城市。试点的目的是通过在区域性片区探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机制和建设模式。  

住建部城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在试点过程中,新城区坚持目标导向,按照雨水径流控制的要求,将雨水就地消纳利用,解决好城市建设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协调关系;老城区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缓解城市内涝积水、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热岛为突破口,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有关负责人指出,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要缓解城市内涝,更是系统解决城市水的问题,包括水安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短缺、降低城市硬化铺装等源头问题。这涉及方方面面,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湖北省住建厅厅长李昌海在1月19日的发布会上告诉记者,湖北省2016年已开工建设海绵城市120平方公里,今年计划新开工80平方公里。到2030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建成“海绵城市”,实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城市海绵体改造需要全民参与意识  

“小区不渍水了,路变宽了,这就是最大的改变。”在武汉武东街陆鹞小区,过往的居民告诉记者,工程建设他们不懂,但小区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建设方代表方张强告诉记者,他主要负责的是社区改造,最头疼的就是老旧小区没有图纸、或者图纸不准确。  

方张强说,没有图纸、看不到地下管网的状态,就得自己挖开地面看各类管网的走向、深度,然后决定改造的设计。“我们施工的时候,天然气的、水务的、电信的,全部派人来盯着,就怕伤到管网。”方张强介绍,老旧小区地下各类管网都有,因形成的时间不同,都是各走各的线网,他深深感觉到城市地下建设综合管廊非常重要。  

方张强介绍,另一个在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雨污未分流。“老旧小区建设年代比较久,当年都是比较粗放的建设模式,雨水管、污水管混接、错接,只能满足基本的排水要求。厨卫污水会含有油脂,跟雨水混合后,会慢慢堵塞管道,小区排水的‘最后一公里肠梗阻’就是这么来的。”方张强表示,虽然水务部门每年都会疏捞,但源头上的问题没解决,过一段时间后便会继续堵住。他们在给不同老旧小区做海绵体改造时,对小区的管网进行雨污分流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海绵体的改造不只是几个人、几个单位可以做好的,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大家都有打造城市海绵体的意识。此外,在打造城市海绵体的时候各个单位应尽可能给予便利,减少协调的环节。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把每一个海绵体的细节做好,让每一个海绵体都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对整个城市水环境改善也会有作用。  

建设海绵城市,武汉并无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但是武汉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既有数百年的治水经验,也有江滩整治工程的成功范例,所以我们必须站得高、看得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厉害了!海绵城市“武汉经验”将列入全国推广模式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