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土壤修复大风吹起 你需要成为一只擅长飞翔的猪
“土十条”发布后的近一年里,国内土壤污染防治相关业务增长明显加速,调查和检测市场的增长势头尤其迅猛。不少检测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土壤事业部,但仍难满足纷至沓来的需求。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上指出,有些地方对土壤污染不够重视、不以为然,有的地方存在过度恐慌,不正确地要求彻底治理、恢复原状。
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各方认识的大差异以及各种不合理不规范的行业现象,勾绘出了一幅为市场和广大投资者熟悉的景象——风来了。
自“土十条”面世以来,多家证券公司及咨询机构发布过相当多的研报,预测这个庞大市场的空间:慧聪环保网预测土壤修复整体体量可达2.1万亿;东吴证券预测土壤修复市场空间将在1000-2000亿之间,仅2017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为224-280亿;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认为我国土壤修复的市场理论上的总的市场容量为5.02-9.52万亿;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2600亿;据民生证券预计,土壤修复总市场空间超6万亿;兴业证券预测十三五期间土壤修复市场合计约1.33万亿;全球环保研究网则预测十三五期间土壤修复市场约724.5万亿。不同的机构预测结果不尽相同,但传递的都是市场空间很大的信号。
土壤修复已经成为最新的风口之一,土壤修复从业单位自然有了“飞起来”的可能。许多大型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已经进军土壤修复,中小企业更是不胜枚举。当下,我国土壤修复市场仍是数强并举的格局,几家实力型大企业占据全国大部分市场份额,且拥有许多大体量的修复项目。中小企业的优势体现在争取体量较小的项目,以及凭借某方面的专精技术能力获得分包。由于土壤修复市场尚存在不少区域壁垒,地区型企业也就成了一类重要的市场主体,其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当地或周边地区。了解当地情况、人脉熟络是这类企业的优势,同时其资金、技术、市场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进军全国市场。
在技术和经验为王的土壤修复行业,先发优势尤其明显。新进入土壤修复的企业必须做好面对激烈竞争和其他困难的准备。当然也应看到,经验固然重要,可土壤修复行业更急需创新。拥有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从业单位会更容易打破既有的市场格局,坐上头几把交椅。
行业某位大佬说,企业若是资金密集型或行政资源型的企业,只要有较好的资金条件和行政关系,进入环保就有机会挣钱。而事实却是有挣到钱的也有没挣到的。有什么牌就打什么牌是朴素的道理,有人用低价竞标占领市场;有人靠资本优势跑马圈地;有人凭核心技术稳扎稳打。具体到土壤修复,该怎则需要充分了解政策和行业情况,了解自己和对手,才能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战略战术,打好技术、人才和资本牌。若缺乏对行业清晰的认识,可能按照自己找的方向一头扑下去,厮杀到最后才发现已经跑偏。大风一起,猪没翅膀也能飞起来,但会撞到山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