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治理十年功 爬坡过坎辟新路
2007年,太湖水危机暴发,时光荏苒,太湖治理已然走过10年。
10年来,太湖周边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3市人口增长7.5%,GDP增长143%。
10年来,太湖水质总体好于1997年以前的水平,保持稳中向好趋势。
10年来,从专门设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到省领导亲自挂帅全面推行“河长制”,再到史上最严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严格修订;从湖泊修复治理到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控源截污、综合整治;从铁腕治污到科学治太再到长效治理,江苏人在太湖治理上兢兢业业、砥砺前行,探索出一条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湖泊治理的新路。
近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专门作出批示,指出太湖治理要有系统性,要清淤疏浚、聚泥成岛,向空间要容积;要严禁污水直排,对处理达标的水要经湿地、生态过滤后才能入湖;要联通水系,让水活起来,有序流动;要强化监控,充分利用信息化,夯实河长责任,确保入出水质量向优。
一步一个脚印,铁腕治污科学治太
无锡市滨湖区马山镇居民薛小兴还记得,2007年太湖水危机的时候,家里自来水管流出的水发黑发臭,好在家里有一口井,用井水,再买点自来水,就坚持过去了。
太湖水危机让江苏人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太湖水污染防治,是江苏人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以“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为目标,江苏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国家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统筹推进应急防控与长效治理。
10年来,江苏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5300余家,建设污水管网2.5万公里,污水处理总能力达到848万吨/日,是2007年的2.6倍。关停或整治畜禽养殖场6200多家,拆除围网养殖44万亩,封育造林、恢复湿地73万亩,完成第一轮湖体清淤3700多万立方米。
数据背后,是沿太湖地区各城市多年坚持不懈的投入和付出。
以宜兴市的丁蜀镇为例,2007年以来,共投入经费1.4亿元,拆除养殖场201家,退养生猪35868头、禽48.78万羽,拆除圈舍面积92701平方米。
在常州市武进区,太湖一级保护区内的化工企业已经全部关停,化工企业从原来的1000多家减少到300来家;化工、电镀、印染等重点行业企业,2020年前企业数量和污染总量计划削减50%。
原来年出栏生猪1万多头的养猪场,现在建成了一个物联网运行管理展示平台;原来密密麻麻的围网养殖,现在用清淤的底泥辟成了莲花荡人工湿地……类似的变化,每天仍在沿太湖周边地区继续着。
作为太湖生态保护圈中的重要节点,宜兴、武进2017年启动江苏生态保护引领区试点,治太的谋篇布局仍在继续。
治理复杂艰巨,要以水质改善为核心
2017年,太湖出现蓝藻发生强度较大和湖体总磷阶段性升高两个特殊情况。
在闾江口蓝藻处置站,无锡市滨湖区水利局蓝藻办主任张杰介绍说,每年蓝藻密度都会有动态变化,会有“大”“小”年之分,感觉2017年就是“大”年,仅这一个站的打捞量几乎是2016年的两倍,处置设施经常出现满负荷工作的情况。
记者从江苏省水利厅了解到,今年还有藻草混杂的情况,不仅要打捞蓝藻,还要打捞大量暴发的菹草,这种草在水中腐烂,也会影响水质。
11月底,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站的观测点,记者看到了湖边浅水处还漂浮着大片绿乎乎的蓝藻。“以前这个时间是很少看到这么多藻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越冬的藻种在明显增加,2016年越冬蓝藻总量同比增加了1倍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说,2016年冬天和2017年春天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直接造成了2017年蓝藻较大强度的发生,而蓝藻持续聚集又是湖体总磷阶段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对此,江苏省太湖办副主任钱江直言,今年的水质藻情,再次说明了治太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能仅以蓝藻出现与否及其强度波动来评价治太效果,而是要以促进太湖水质进一步改善为核心,坚持不懈地抓好规划方案落实,把该做的工作坚决做好。
要更加注重系统性,积小胜为大胜
10年来,太湖治理爬坡过坎,江苏人驰而不息,治太工作继往开来。
在2017年下半年治太工作媒体通气会上,钱江介绍说,下一步,太湖的治理要更加体现系统性的理念。
一是外源和内源共治,既要通过氮磷控制大量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也要加强湖底的清淤疏浚,消除湖内的污染物质,增加环境容量。
二是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并重,既要加强工业、生活和农业的污染源治理,也要加强太湖周边以及主要入湖河道的湿地生态修复,构建健康生态水系。
三是建设和管理并重,既要加强治污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河道整治,也要加强工程和河网的管理,落实河长制,使水更清,流域生态环境更加健康稳定,使群众更加满意。
更大的努力已悄然开始,在宜兴城市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尾水排放标准已经主动“提标”,以进一步削减氮磷排放量。部分指标在要求的一级A标准基础上再削减30%以上,出水总磷<0.3mg/L,出水总氮<8mg/L,预期减排量为总氮>188吨/年,总磷>5.75吨/年。
谈及太湖治理,已经探索太湖水质改善办法近20年的秦伯强显得很有信心:“我们治理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只要治理力度不减,不断努力,积小胜为大胜,有一天会取得更大成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