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鱼市镇华南村是一个省级深度贫困村,虽然民风淳朴,但乱扔垃圾现象较普遍。过去,山边、路边、房前屋后到处都有零星堆放的垃圾。
驻村扶贫队进驻后,每年安排3万元专项资金,设立“垃圾银行”,引导村民将烟头、纸箱、矿泉水瓶和易拉罐等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存进“垃圾银行”,兑换米、面、油、盐和洗衣液等实物。为方便村民,全村共设5处兑换点,并出台了相应的兑换制度。
村民们感叹,现在村里对卫生的要求比城里还严格。全村需要外运的垃圾也由此明显减少,相应的开支下降了一半左右,并且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里环境变整洁后,人也变得精神多了。
据了解,目前各地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办法可谓眼花缭乱。有的村发挥年纪大乡贤的作用,清晨沿路喊话,诸如“哪家主人又不爱收拾,今天屋前乱堆,要讲面子”之类。羞耻之心人皆有之,这样把大家的爱美意识唤醒了,每家分别变干净了,公共环境卫生水平也就上来了。
有的村内部竞聘5名-6名兼职保洁员,发基本工资,垃圾分类后变卖所得收益全部归个人,还配套奖励50%。
综观这些成功案例,主要经验是因地制宜,结合本村实际量身定做生活垃圾分类方案,所需资金量并不大,关键是载体好、效率高。
有位村支书总结得很有道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要想不跑断腿,那就只有多动嘴。每个农户产生的生活垃圾真正需要异地处理的并不多,主要是不能就地降解的塑料袋、易拉罐、纸张、玻璃瓶,以及灯管、农药瓶等危险废物。很大比例的生物质垃圾堆沤后回田,既降低了处理成本,又可减少化肥等的施用量,促进循环生产。如果把这个道理给村民讲透了,设计的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又很方便,推广就变得容易了。
不管在村内部采用什么样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模式,最后出村的物资大同小异,只是成分比例有所不同。对此,要加强承接产业的谋划与建设,确保有再生价值的垃圾离村后有出路,打通资源化的肠梗阻,实现“分得好,用得上”的目标。
在“分得好”方面,要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智慧,小“土方子”往往能解决身边的大问题。需要通过总结提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典模式,汇编成册后,印发到村这一级参考,突破一些村想做生活垃圾分类却不知从何下手的困境,发挥标杆的引领作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