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有“数”|查处2260家,释放何种信号?
【谷腾环保网讯】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开启,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采访,回应社会各界关切。在提及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时,他表示,“这3年查处了2260家有违法行为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向有关部门移送了193起案件进行刑事立案,还公开曝光了457个典型案例。”
一连串数字背后,哪些案例发人警醒?重拳打击弄虚作假,又释放出什么信号?
造假手段五花八门,花样层出不穷
在任何领域中,弄虚作假等行为都是阻碍高质量发展的障碍,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也不例外。
2023年以来,全国各地相继曝光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宁夏、江西、北京、江苏、湖南、安徽等地均公布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
记者梳理这些典型案例中的违法行为关键词发现,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多集中于“篡改监测数据”“伪造监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涉及环境影响评价、设施验收、环境监测等多个环节。
从各地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来看,造假手段可谓五花八门,花样更是层出不穷。
比如,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在2023年9月公布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中,某公司采样人员仅采集1组样品,却伪造成3组样品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同样在9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曝光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中,有车不出力、人“出力”,帮不达标车辆蒙混过关的违法行为。甚至还有检验员1分钟“闪现”20公里外,不采样也能出检测报告的魔幻情形。
在“部长通道”上,山东锦华公司环评造假案、江西展航公司环评造假案以及广东广禾公司的机动车检测造假案被点名,这几起案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如山东锦华公司造假案,就是环评公司利用挂靠、伪造他人签名的方式,充当虚假环评文件的制造者,这些年伪造虚假的环境影响报告书48份、环境影响报告表879份,“数目巨大、性质恶劣”。
保持打击造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查处上千家违法机构背后,离不开近年来多部委联手,打出强有力的“组合拳”。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修订出台“两高”司法解释。2023年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其中明确了环境数据造假行为的处理规则。
共同会商、共同挂牌督办、共同公布典型案件、共同部署相关工作,生态环境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构建行刑衔接、一体化推进的联动执法机制。根据最新报道,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近日决定对山西太原某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陕西西安某检测校准有限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联合挂牌督办,生态环境部门已将上述案件移交当地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办。
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一起,连续4年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
数据背后,也释放出生态环境部门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的态度,以及将继续重拳惩治弄虚作假的强烈信号。
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也曾多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赴地方检查。2023年2月、6月和8月,生态环境部在湖南省娄底市、岳阳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及河南省顶山市、许昌市进行突击检查时,均发现企业存在在线监测数据造假、手工监测数据造假、生产台账虚假填报等违法违规问题。
“部长通道”上继续释放了严打的坚定信号,“生态环境部将和有关部门一起,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