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5月1日起实施,可持续信息披露走向规范与强制
【谷腾环保网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已于5月1日正式实施,鼓励A股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ESG报告,并对报告框架、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这是我国首部系统性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规则,标志着可持续信息披露已逐步走向规范与强制。
“引导更多资金流向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
《指引》将披露的内容分为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设置了21个具体议题,其中,应对气候变化被列为首个议题。
“高质量信息披露特别是碳排放相关气候信息披露完整性、可靠性、可比性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市场主体更好地应对国内外监管政策要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和供应链地位,投资者也将更易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引导更多资金流向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和投资标的,推进可持续投资的主流化发展。”在近日举行的上海气候周•2024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可持续金融总监李晓真谈到了信息披露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金融机构而言,高质量气候信息披露既是应对监管的要求,也是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根基。
国际海事组织2023年通过了最新减排战略,提出力争全球航运业在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作为我国最大的港口股份制企业,以及全球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居首位的综合性港口,上港集团推动实现港口绿色低碳转型的探索与经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重要议题。上港集团能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罗文斌在论坛上介绍了他们结合《指引》推动绿色转型的相关工作。
“港口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装卸和航运过程如何实现能源的绿色转型,那么首先就要知道能源消耗的情况。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对主要设备进行精准地计量,每台设备在多长时间内消耗了多少能量,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等。同时,对这些数据定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衡量比较,以此为基础,提升能效和绿色能源比例。”
汇丰银行(中国)工商金融服务可持续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佼认为,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商业银行得到一个相对公允的对标,帮助银行集中看到某一个特定行业当中,企业主要关注的绩效指标在哪里。基于这些有效数据,针对不同细分行业制定不同的可挂钩类金融产品,更好地支持企业可持续转型。
“企业需持续提升ESG数据准确性与信披质量”
随着《指引》正式实施,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先锋主力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迎来更多挑战与机遇。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并主动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但目前来看,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公司在披露内容、方式、频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也参差不齐。”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首席经济学家、杜克大学教授张俊杰建议,结合国际通行规则与《指引》精神,企业可以从完备性和有效性两大方面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质量。
一是注重披露信息的完备性。张俊杰说:“希望上市公司不要选择性地披露。非强制性披露很容易报喜不报忧,比如有些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没有披露范围3(价值链上下游的间接排放),有些虽然有披露但讲的不太清。”
二是注重披露信息的有效性。张俊杰认为,上市公司的非财务信息披露五花八门,有很多无效信息在其中,投资者、第三方机构很难从繁杂的内容中提取有效信息。因此,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披露内容的信息密度,切实将自身的气候战略与行动体现在报告中。
“我们常常说信息披露是基础,评价和评级是抓手,投资和融资就是结果。对于银行来说,我们以往很大的挑战就是缺乏权威的、高质量的信息,因此很难评估资金的投向。《指引》解决了这一问题。”兴业研究高级研究员吴艳阳说,《指引》要求参与主体公正、透明、客观披露自己的信息,作为投资机构、资管机构会更加有信心、有把握基于这些信息构建自己的投资策略、开发自己的投资产品。
“信息披露是一个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信息披露本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把其作为披露主体、金融机构践行气候行动的起点。”碳核算金融联盟(PCAF)亚太区负责人魏天歌说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