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后手机该去哪儿
【谷腾环保网讯】据媒体统计,我国平均每年产生废旧手机6亿至7亿部,而回收处理量约为2亿至3亿部,推动手机以旧换新、循环利用还有很大空间。
废旧手机里有超过60种元素材料,包含金银钯铑等多种稀贵金属,同时实现“一站式”回收抵扣,也有助于提升手机消费活力。然而,当前废旧手机循环体系的“堵点”“痛点”不少。一方面手机迭代太快,市场竞争激烈,二手手机在性能上相较新品没有突出优势,需求走低导致回收价格下滑。另一方面回收产业尚缺乏有效监管,阴阳检测报告、隐私泄露风险等问题客观存在。而无论“卖不了几个钱”,还是“担心不安全”,最后都导致旧手机在家中“吃土”。
既存在问题,就需要对症下药。首先要健全回收机制,完善回收体系。近几年,为了带动新品销售,不少头部手机厂商和电商平台积极布局以旧换新业务,上门检测、数据迁移等服务上的创新与改进,调动了用户参与回收的积极性,基本建立了生产商和品牌商的回收体系。但在范围更广的社会回收体系上,还需要明确废旧手机回收市场管理法规,针对整个行业所涉及的信息销毁、元器件再使用、稀贵金属提取等各个环节出台相应标准,防止“散乱污”小作坊在行业里浑水摸鱼。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废旧手机专业化、综合化处理能力,提高回收效率,降低回收成本,激发更多经营主体参与进来,实现经济效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多赢。
顺畅旧手机“归途”势在必行,但旧手机的“来路”同样值得关注。除了故障损坏,当前大多数用户更换新机的理由,都是手机“变卡了”。理论上讲,这是由于时代发展,App性能不断增强,导致手机硬件出现落后,最终系统出现卡顿。但由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激烈竞争,处理器、内存等核心零部件已经出现了“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用户换机频率下降。对此,有厂商故意在系统更新中留下“后门”,让手机“变旧”以“换新”。如苹果公司就曾公开承认为了“保护电池”而限制旧款iPhone运行速度,“降速门”事件引发了全球多国消费者的集体诉讼。从这个角度来说,在遏制“旧手机”的增量上,也亟待监管发力。手机厂商更应摒弃“小聪明”,积极从人工智能、空间计算等产品功能上进行更新换代,真正以创新力吸引消费者换机。
从设计到淘汰,从购入到卖出,从组装到拆解,手机以旧换新是一个各方共同努力的过程。政策引导、市场建设、标准完善等各环节齐心协力,才能写好这篇循环经济的大文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