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六年,节能环保产业的规模增加近一倍!
【谷腾环保网讯】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
这意味着,未来六年,节能环保产业的规模要增加近一倍。
不过,《意见》还提出了很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部署,如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等。在当下垃圾焚烧厂已经普遍“吃不饱”的情况下,这些措施可能进一步在源头削减废弃物总量,加剧垃圾焚烧厂“吃不饱”的困境。
1
未来六年
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增加近一倍
毫无疑问,这是生态环保领域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其核心要求,就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曾用了四个“前所未有”来形容——生态文明地位之重前所未有,环境治理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公众参与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全球生态贡献之大前所未有。
的确,十年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绩有目共睹。不过,总的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还是出于党和政府的推动。而在全社会共同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
这种时候,就需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合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因此,这份文件,解决的其实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源动力”的问题。如果能在源头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相比在末端进行整治,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而在产业发展方面,这份文件也给节能环保产业带来了巨大利好。
例如,《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其中包含几方面措施: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
而在目标方面,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也要达到15万亿元左右。
根据工信部2022年发布的数据,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产值已超8万亿元,年增速10%以上。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也就是,未来六年,节能环保产业的规模要增加近一倍。这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相关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利好。
2
源头减量
垃圾焚烧厂“吃不饱”加剧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给节能环保产业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将推动产业的深层次变革。
例如,《意见》规定,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等,这些都有可能在源头上削减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
《意见》提出,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
《意见》还提出,要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引导公众节约用水用电、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光盘行动”、抵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众所周知,由于超前建设、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等原因,我国垃圾焚烧厂已普遍存在“吃不饱”的情况,对此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前不久就进行过报道。
▼图片来源:央视网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截至2023年8月,全国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已达到925家,日处置能力达103.5万吨,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13年间,中国的垃圾焚烧厂数量增长了近9倍,处理能力更是增长了16倍。
垃圾焚烧电厂超前规划与原生垃圾源头减量,成为垃圾焚烧厂“吃不饱”的主要原因。
周末在陕西参加“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村镇垃圾治理专业委员2023-2024年年会及专题研讨会”,听一位来自东北的朋友说,他们县的垃圾,现在全部运到隔壁县的垃圾焚烧厂处理,运费、垃圾处理费都不用自己掏钱。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隔壁那个县的垃圾焚烧厂现在垃圾进厂量不足,为了保住这个厂,不得不到邻县去“抢”垃圾。
虽然短期看,不花一分钱,就能让一个县的垃圾得到处理。但这位朋友说,他们也担心未来形成“路径依赖”了,所以还是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自己的垃圾处理设施。
总之,在垃圾焚烧厂已经普遍“吃不饱”的当下,叠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可能带来的垃圾产生量减少,将会进一步加剧垃圾焚烧厂“吃不饱”的状况,这一点行业内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3
污染没了,产业也没了?
环保企业需提前做好应对
事实上,垃圾焚烧厂即将面临的危机,也是整个环保产业的一个缩影。
不得不说,我国的生态环保治理工作推进得太快了,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即使是环保行业内部,也有些“跟不上形势”。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空气净化器行业。虽然传统上并不认为他们属于环保行业,但这个行业的发展逻辑与环保行业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还记得2013年前后,北京雾霾严重,PM2.5爆表,空气净化器产品也是供不应求,“卖疯了”、“被抢光”、“一天销量抵一个月”的消息络绎不绝。
▼2016年1月20日,《河南商报》报道《空气净化器一天销量抵过去一个月》
当时,有专家预测空气净化器将成为继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之后的“第五大家电产品”。很多品牌纷纷跨界涌入这一“蓝海”,希望分一杯羹。
结果,还没等这些品牌推出自己的产品,随着2017年底“大气十条”收官,北京的雾霾少了,蓝天白云又回来了,空气净化器也就渐渐卖不动了。
一位从业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7年,空净行业还有170亿的市场规模。但到了2020年,就只有60亿了,很多同行都退出了这个市场。
因为污染状况严重而兴起,又因为污染情况好转而衰落,空气净化器行业的兴衰其实也给环保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启示。环保行业会不会也像空净行业这样,污染没了,产业也没了?
空净行业迅速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估了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速度。2013年,当那些品牌看好这一市场,纷纷跨界涌入的时候,其实也正是“大气十条”发布之时。正是这份重要的文件,对改变中国空气质量状况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其实,后来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似的作用,造成了垃圾焚烧厂垃圾进厂量的减少。只不过垃圾分类政策目前在落地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其效果没有“大气十条”那么明显。
这一次,《意见》的发布,其实就是一个“升级版”的垃圾分类政策。垃圾分类的影响主要是在固废,而《意见》的影响则有可能体现在水、气、固、土等方方面面,造成各类污染物数量的全面削减。
它对环保产业的影响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最终取决于这个政策的实施效果,是像“大气十条”那样雷厉风行,还是像垃圾分类一样温水煮青蛙。
但最终,区别其实也只是时间上的早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废弃物源头减量的趋势已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环保企业来讲,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取决于你所处的位置,以及你的应对。
对于已经占领一定领先身位的企业来讲,因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颠覆了现有的商业模式,所以它可能是个坏消息。
而对后来的挑战者来说,这正好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像中国车企借助新能源车超越老牌燃油车品牌一样。
当然,总体来看,它对环保产业还是利好大于利空。毕竟《意见》提出了“2023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的目标,也体现出了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只不过环保企业需要改变当下这种更加侧重末端的治理模式,到前端去,到源头去,治理重心前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带来的新机会。
总之,环保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产业的“大变革时代”已然到来。而《意见》的发布,正是为“大变革时代”敲响了那个上课铃。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所有环保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趋势,提前做好布局,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