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生态修复还是生态破坏?警惕生态治理中的形式主义

更新时间:2025-04-11 09:5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陶思明 阅读:482 网友评论0

谷腾环保网讯笔者近日注意到,有媒体对某地近年来积极致力于江河岸线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工作进行了图片报道。然而所谓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实质是“充分利用江河滩涂沙地的资源,大力发展草皮种植业”。笔者认为,这一举措不但占用了河流生态空间,还因为不断起收草皮、层层剥离带走沙土,改变了岸滩自然平衡,毁坏了生物生境。

生态修复的目的,在于加快解决过往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生态系统受损退化问题,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恢复生态系统平衡。近年来,全国实施了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修复治理面积6.7万平方公里,成效显著。而上述现象体现出,一些地方存在着泛化修复对象的问题,即对未受人类活动干扰退化的纯自然区域也进行所谓的生态修复,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悖生态修复本意,值得高度关注。

江河滩涂沙地在江河水文情势变化中自然形成,代表着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进化和蓬勃生机。洪水位时,足够的行洪空间能够为两岸补充更多的地下水资源;常水位时,滩涂沙地露出,局部生境更加复杂多样,水生、湿生、陆生各类生物都能找到适合的生境。不同水位随降雨量和季节变化交替出现,使得滩涂沙地水淹或晒滩交替出现,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不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要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就必须保护河流滩涂沙地。许多河流洪水多发,或两岸地下水得不到充分补充,都和不合理开发利用河漫滩地、束窄河道、封堵河汊等引发的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密切相关。同时,河漫滩的人为强烈干扰乃至改变用途,也是区域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水产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河滩涂沙地作为河流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充分的自然属性和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只能是生态修复的范式样本,而不能成为修复对象。如果硬要修复,便是借生态保护修复之名行开发之实,不但不会减少存量生态系统退化区域,还将构成新的生态破坏。

得益于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谁修复、谁受益”市场机制的鼓励以及财政资金的支持,生态修复工作已经高度产业化,各地对此积极性都很高。相反,进行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则受到各种严格限制。鉴于此,一些地方“打擦边球”将生态修复泛化到自然空间,以谋取更多经济利益。对于这样的假“生态修复”行为,务必要及时发现和制止。

无论是保护自然生态还是修复已退化的生态环境,都是为了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特别是在自然生态已经高度稀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守住“生态保护修复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的重要保障”的定位。瞄准生态修复靶向,修复真正需要修复、可以修复的区域,而绝不能泛化到其他不需要修复的自然区域。同时,也要甄别已修复区域内那些已经或正在自然恢复的片区,尽可能予以保留而不要推倒重来,因为自然恢复的高质量是人工修复难以企及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生态修复还是生态破坏?警惕生态治理中的形式主义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