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清查“十五小”一个不漏 群众信访问题及时解决

更新时间:2008-07-17 09:13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闫艳 李玉芳 高杰 阅读:961 网友评论0

开篇的话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原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农村环保试点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一些地方从机构、队伍、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农村环保之路。本报将陆续对这些地方的经验进行报道,为各地加强农村环保工作提供借鉴。

  今天我们报道的江苏省东海县在农村环保机构建设上不断摸索,找到了适合县情的农村环境管理模式,历经10年,使环保触角延伸到了乡镇,成为一支活跃在农村地区的重要力量。


  谈到乡镇环保机构改革与设置,也许朱秀明最有发言权。他曾在乡镇当过镇长、党委书记,现在又担任江苏省东海县环保局局长。

  当谈到如何在乡镇建立理想的环保机构时,朱秀明说:“抓到手里好使、工作起来灵便、一声号令而动的机构最理想。”

  从两驾马车到三驾马车,仍不能有效发挥乡镇环保职能

  朱秀明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畅谈了东海县乡镇环保机构建设的艰难历程:经济欠发达的东海县,是江苏省较早设立乡镇环保机构的地方。早在1986年,东海县就在乡镇环保机构建设上进行过尝试。首先确定在部分乡镇设立环保办公室,抽调1~2名临时人员到岗负责,隶属于乡镇政府环保领导小组。后来,东海县又在每个乡镇政府设立环保助理员,形成了乡镇环保监管的雏型。

  但是,由于这些人员都属于临时工性质,加上普遍存在“端谁碗,服谁管”的观念,只要乡镇政府有中心工作,环保监管工作就被放在一边。特别是当环保部门对当地排污企业严厉执法时,这些“屁股坐歪”的人员,往往充当为企业讲情的角色,反而影响了正常环境执法。

  “虽说此时的东海县在乡镇已配备了环保‘两驾马车’,但是作为乡镇政府的人,谁也不愿看到这些人‘端政府的饭碗,给环保局干事’。”朱秀明以镇长、书记的角色,掏出了心窝子话。

  配备了乡镇环保“两驾马车”,但县环保局却指挥不动,反而使基层环境监管得不到有效落实。回忆当时的情景,朱秀明认为,由于乡镇环保现行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不仅使得基层环境监管十分乏力,而且县环保局对“两驾马车”的约束也同样无力,乡镇有的环保员出现野蛮执法现象,损坏环保部门的形象,有个别人员吃、拿、要,甚至出现了以企业产品来押抵排污费等违纪行为。

  针对这种情况,东海县又在乡镇环保机构建设上迈出第三步:分片成立了9个环保监理中队,每个中队有3名编制,作为东海县环保局的“嫡系部队”,承担乡镇“三查两调一收费”工作。

  至此,东海县乡镇环保机构呈现出“三驾马车”并行的格局。

  “‘三驾马车’并行,乡镇环保机构建设得到了空前加强,按理说,‘三驾马车’并行,都朝一个方向奔,会大大增强基层环境监管的实力。但是,实际状况是‘三驾马车’变成了‘三足鼎立’,严重制约了乡镇环保职能的发挥。”朱秀明无奈地说。

  砍掉三驾马车,成立乡镇环保分局,环保触角延伸到乡镇

  如何让“三驾马车”变成一个“拳头”?成为东海县决策层深思的一个问题。2002年经过专项调查研究,东海县环保局拿出分片设立环保分局的方案,东海县委经过专门研究确定,一步到位砍掉乡镇“三驾马车”,全部裁减乡镇34名临时环保人员。同时,在县环境监察大队升格为县环境监察局的基础上,又在24个乡镇中分片成立6个乡镇环保分局,每个分局配备4名环保专业干部,环保分局局长从40多名人员中考试选拔,择优上岗。6个乡镇环保分局,作为东海县环保局的派出机构,成为驻扎在乡镇里的小环保局。至此,历经10多年的探索,东海县环保的“触角”才真正在乡镇得到延伸和扩展,实现了机构有“牌子”、乡镇排名有“位子”。

  为促进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乡镇环保分局制定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对日常管理、环境管理、排污收费、生态示范区建设、廉政建设等28项内容进行百分制细化考核,每年都和县环保局签订行政执法目标责任状,日常环保工作中全面落实首长问责制、过错追究制等制度,使各分局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轨道。

  朱秀明告诉记者,“三驾马车”变成一个“拳头”,成为江苏省乡镇环保机构建设的一大创新和突破。几年来的运行表明,一个“拳头”在强化乡镇环保监管和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推进环保工作目标全面完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走村串户查“十五小”,及时解决群众信访热点问题

  朱秀明说:“环保体制好不好,实践之中见分晓。”他列举了几个方面的硕果,来说明在乡镇分片设立环保分局确实好用。

  首先,乡镇环保分局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东海县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中,把生态农业工程列为示范区建设的重头戏,6个环保分局都要在本辖区内,建设一批生态农业典型工程。他们吃住在乡镇,配合分管农业的领导,摸清生态典型的基本状况,工作起来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东海县的石梁河万亩生态葡萄园、黄川万亩无公害草莓基地、桃林镇有机食品基地等生态工程,都是由环保分局亲手培育而成。

  在乡镇日常环境管理中,乡镇环保分局轻骑兵的优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明显强化了乡镇环境管理。朱秀明说,东海县现有24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落实环保工作面广量大,没有成立乡镇环保分局之前,对乡镇和自然村的企业根本无法做到逐一的管理。一些个体企业主趁机在村落废弃的场地等场所偷偷摸摸上马“十五小”项目,往往检查发现时已经生产一段时间了,使环境管理工作陷入被动。自从乡镇环保分局挺进到乡村环保执法第一线后,环保执法人员整天走村窜户,使得“十五小”企业没有藏身之地。

  朱秀明举例说,2006年3月,全县开展全面清理小化工、小造纸专项行动,这些企业多为没有任何手续的“黑户”,摸底清查十分困难,乡镇环保分局同志不畏困难,一村一户地查,用两个月时间彻底摸清了全县小化工、小造纸的生产状况,配合乡镇和安监部门,彻底取缔了14家造纸厂、5家化工厂。2006年9月,在开展清理小炼焦企业行动中,6个环保分局仅仅利用40天时间,就铲除了20多家炼焦厂。在环境执法工作中,乡镇环保分局已磨炼成环境执法的一把利剑。

  朱秀明说,排污费征收工作是环保分局的一项主要工作,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小规模作坊式的石英加工、粮食加工、饭店等分布在乡村各个地方,排污收费工作困难很大,在没有成立乡镇环保分局之前,全县每年排污费仅为240万元,几乎没有收取乡镇、自然村的工业企业排污费。自从6个环保分局成立以来,全县排污费征收额逐年递增,到2007年,全县排污费已达550万元,其中乡镇一级征收200多万元。在6个环保分局成立之前,东海县全年行政处罚金额不到10万元,而到2007年就猛增到了230多万元,其中乡镇就达180多万元。

  朱秀明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环境信访处理及时,充分发挥短平快的优势。东海县的石英砂企业有近200家,全部分布在各个乡镇,这些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一直是群众信访的热点和焦点。6个乡镇环保分局把石英砂集中整治作为工作重点。2007年在县政府组织开展的石英砂企业集中整治行动中,一举关闭了环境敏感地区50多家石英企业,并对89家进行停产治理,将74家企业迁移到集中区进行集中治污、集中生产。

  “遍布广大农村的这么多石英砂污染源,这么快的整治到位,若没有乡镇环保分局这支强有力的队伍,很难实现整治目标。”朱秀明深有感触地说:“目前东海县创立的这种乡镇环保体制,不仅很管用,而且对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也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

  为促进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乡镇环保分局制定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对日常管理、环境管理、排污收费、生态示范区建设、廉政建设等28项内容进行百分制细化考核,每年都和县环保局签订行政执法目标责任状,日常环保工作中全面落实首长问责制、过错追究制等制度,使各分局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轨道。

  朱秀明告诉记者,“三驾马车”变成一个“拳头”,成为江苏省乡镇环保机构建设的一大创新和突破。几年来的运行表明,一个“拳头”在强化乡镇环保监管和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推进环保工作目标全面完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走村串户查“十五小”,及时解决群众信访热点问题

  朱秀明说:“环保体制好不好,实践之中见分晓。”他列举了几个方面的硕果,来说明在乡镇分片设立环保分局确实好用。

  首先,乡镇环保分局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东海县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中,把生态农业工程列为示范区建设的重头戏,6个环保分局都要在本辖区内,建设一批生态农业典型工程。他们吃住在乡镇,配合分管农业的领导,摸清生态典型的基本状况,工作起来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东海县的石梁河万亩生态葡萄园、黄川万亩无公害草莓基地、桃林镇有机食品基地等生态工程,都是由环保分局亲手培育而成。

  在乡镇日常环境管理中,乡镇环保分局轻骑兵的优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明显强化了乡镇环境管理。朱秀明说,东海县现有24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落实环保工作面广量大,没有成立乡镇环保分局之前,对乡镇和自然村的企业根本无法做到逐一的管理。一些个体企业主趁机在村落废弃的场地等场所偷偷摸摸上马“十五小”项目,往往检查发现时已经生产一段时间了,使环境管理工作陷入被动。自从乡镇环保分局挺进到乡村环保执法第一线后,环保执法人员整天走村窜户,使得“十五小”企业没有藏身之地。

  朱秀明举例说,2006年3月,全县开展全面清理小化工、小造纸专项行动,这些企业多为没有任何手续的“黑户”,摸底清查十分困难,乡镇环保分局同志不畏困难,一村一户地查,用两个月时间彻底摸清了全县小化工、小造纸的生产状况,配合乡镇和安监部门,彻底取缔了14家造纸厂、5家化工厂。2006年9月,在开展清理小炼焦企业行动中,6个环保分局仅仅利用40天时间,就铲除了20多家炼焦厂。在环境执法工作中,乡镇环保分局已磨炼成环境执法的一把利剑。

  朱秀明说,排污费征收工作是环保分局的一项主要工作,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小规模作坊式的石英加工、粮食加工、饭店等分布在乡村各个地方,排污收费工作困难很大,在没有成立乡镇环保分局之前,全县每年排污费仅为240万元,几乎没有收取乡镇、自然村的工业企业排污费。自从6个环保分局成立以来,全县排污费征收额逐年递增,到2007年,全县排污费已达550万元,其中乡镇一级征收200多万元。在6个环保分局成立之前,东海县全年行政处罚金额不到10万元,而到2007年就猛增到了230多万元,其中乡镇就达180多万元。

  朱秀明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环境信访处理及时,充分发挥短平快的优势。东海县的石英砂企业有近200家,全部分布在各个乡镇,这些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一直是群众信访的热点和焦点。6个乡镇环保分局把石英砂集中整治作为工作重点。2007年在县政府组织开展的石英砂企业集中整治行动中,一举关闭了环境敏感地区50多家石英企业,并对89家进行停产治理,将74家企业迁移到集中区进行集中治污、集中生产。

  “遍布广大农村的这么多石英砂污染源,这么快的整治到位,若没有乡镇环保分局这支强有力的队伍,很难实现整治目标。”朱秀明深有感触地说:“目前东海县创立的这种乡镇环保体制,不仅很管用,而且对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也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清查“十五小”一个不漏 群众信访问题及时解决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