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黄水河污水河———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辽河源头采访纪实
辽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辽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粮食产区,被当地百姓称为“母亲河”。六月中旬,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十几位记者从北京驱车沿西辽河源头顺流采访,亲身感受这条“母亲河”的喜与悲。
清清源头水,绿绿光头山
从北京我们驱车四百多公里就到了位于河北省平泉县的西辽河源头,当地百姓俗称这里是光头山,然而让我们吃惊的是,映入眼帘的是翠绿的青山。沿着山路我们来到一个用石头垒砌的圆井旁,涓涓细流从石缝中流出,当地百姓告诉我们这就是辽河的源头,真是难以置信,这细流如丝的山泉就是那条绵延1430公里的大河的起源。
在辽河源头,农民赵宗启告诉记者,“这里没有任何污染,源头的水常年不断,冬天不冻,夏天无论天多么旱,源头都不会干枯,这里的水直接就可以喝,味道还有点甜。”据了解,这里位于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岭,海拔高度1700多米,岩石缝隙无处不在,又得雨雪的偏爱,自然积水的渗透穿凿营养和激活了漫山的泉眼,致使溪流淙淙,汇为河流。
“但是过去有段时间,源头的水不是这个样子,有些浑浊。那时候,山上的林子没有这么多,山头是光秃秃的,所以叫光头山。”当地农民告诉记者。由于实行禁牧、禁伐,源头区生态环境大为改观,过去的光头山才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黄水河,一条穿越沙漠的河流
西拉木伦河,蒙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河。
西辽河源头的水流入老哈河,并与西拉木伦河汇合,西拉木伦河是辽河上游的重要支流,它流经科尔沁沙地与浑善达克沙地。这两个沙地又是距北京最近的风沙源,其对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镇,记者登上西拉木伦河边的沙丘,宽宽的、黄黄的西拉木伦河从沙漠中流出又消失于一片沙海之中。蒙古族牧民巴图告诉记者,西拉木伦河到了雨季,河水都是红色的,泥沙含量非常高,最可怕的是河流经常摆动冲刷两岸,村里每年都有大面积的牧场被河水破坏。近年来,随着围栏养殖和治理水土流失,当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西拉木伦河依然还是黄水河。
据统计,辽河的含沙量为中国七大河流的第三位,年输沙量达2098万吨。西拉木伦河是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成为沿岸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依托。但是,水土流失以及尚未治理的河道和它裹挟的滚滚黄沙却成为西拉木伦河两岸百姓的心腹大患。
枯水河、污水河
在辽宁省康平县,辽河的两大支流东辽河与西辽河汇合,成为辽河的起点。
西辽河枢纽工程管理处闫继明副主任告诉记者,西辽河枢纽工程设计流量为2850立方米/秒,上世纪80年代西辽河常年都有水,但现在几乎无水过坝,西辽河已是一条枯水河,主要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导致。即使下游有水,也基本是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在康平县山东屯乡,记者来到东西辽河的交汇处,当地农民罗铁生告诉记者,80年代以前,河里可以捕到三五十斤的大鱼,有的百姓就直接饮用河水,后来就不行了,最厉害时河水都是酱油色的,别说饮用,就是浇地都不行。据了解,近年来,由于大量人为因素,辽河已成为中国江河中污染最重的河流之一,辽河水无法存活生物,无法用于灌溉,更无法供人畜饮用。
值得欣慰的是,据辽宁省环保厅近日披露:最近监测表明,2009年5月份辽河全流域26个断面COD(化学需要量)浓度全部符合五类水质标准,10多年来首次实现全流域消灭超五类,标志着辽宁省对辽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那河中流淌的毕竟是五类水质的水呀。
在离开辽河起点时,记者从河中取了一瓶略带黄褐色的河水,期望着在不久的将来,在这里能看到清清的河水,我们相信那绝对不是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