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活水”的环保模式 黄氏“活水”流进农村院
这是川西坝子上一个普通的村庄,草叶子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清澈的走马河从村庄蜿蜒流过。年届七十的黄时达背着一个小布包,健步跨进一处院落,好似走进自家庭院。
镶嵌在锦江边的活水公园 |
俯瞰活水公园 |
傍晚的锦江美丽动人 |
13年前,他无心插柳,成就了活水公园的世界美名,成都由此多了一张城市名片;13年后,他有意为之,川西农村用上了小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一个个庭院式的“活水公园”正在农户家中生根开花。
在成都市河流研究会(NGO组织)的帮助下,黄时达作为专家志愿者参与设计建设,在郫县安龙村建立起60个小型人工湿地,一股“活水”正在从城市流向农村,改变着农户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活水公园成了孩子的自然课堂
活水公园位于锦江府河畔,整体设计为鱼形,寓意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关系鱼水难分。它以表现水为主题,向人们演示了被污染的水在自然界中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故名“活水”。
自从1998年有了活水公园,成都市龙江路小学的自然科学老师达鹏福的手中就多了一件“活生生”的教具,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带着学生到活水公园走一走、看一看,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水的变化过程。10来年过去,他已经不记得去了多少次、带了多少学生。
“每次去了后,孩子们都会说,原来把污水变成清水是这么困难啊。”给达鹏福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当时四年级的小女生周倚天。时隔近十年,达鹏福还记得周倚天在参观完活水公园后,写下了一篇叫《我们都要节约水》的作文,用稚嫩的话语预言“水资源将是下一个世纪的危机”。“她回家后还让母亲把大容量的抽水马桶换成了用水量更小的。”达鹏福感慨地说,孩子们也许并不是很明白活水公园里水净化的具体原理,但却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保护水、节约水的“种子”。
“我经常在学校里看见,一个孩子将半瓶矿泉水扔进垃圾桶后,另外的同学就会不自觉地喊出‘又在浪费水’的抱怨。”这让已
经65岁却仍然不愿退休的达鹏福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是值得。
无心插柳成就“活水”美名
鸟瞰活水公园,它就是一条鱼,水滴状的鱼眼、鳞状的鱼肺、链状的鱼鳍,一条活鱼跃于府水之滨。一缕缕从“田”里的石缝间顽强地探出头来的碧草,织成一幅幅流青溢翠的“井”字地毯。还有那咿咿呀呀悠然转动的水车,仿佛一下子把人带到那原始古朴的年代……
“活水公园是美国行为艺术家、水保护者协会创始人贝西·达蒙女士的创意,我只是做了它的人工湿地水净化系统。”黄时达说他不敢独揽全功。
1996年贝西·达蒙来成都的时候,这座城市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府南河综合整治,疏浚河道、筑堤修坝,并在府南河两岸规划了19个绿地公园,可都没有一个主题,于是贝西·达蒙提出了“活水”的创意。
成都市环保局找到黄时达,问他有没有办法把府南河水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反映出来。黄时达满口答应“可以写个东西,简单地画了一个图”。
当时招标的有好几种方法:光合细菌法、化学处理法,甚至还有人提出把污水处理厂也搬过来。可偏偏就是黄时达简单画的一张图——几个水塘、数片植物丛的人工湿地水净化系统,被贝西·达蒙一眼看中。
“植物种在石头上,施工单位说从来没有做过,也没有听过,要是栽不活算哪个的?”没人来施工,黄时达只能自己负责。还好,黄时达“运气比较好,搞出来后就成功了”,而且比想象中还要成功。原本设计每天只处理污水300吨,现在随着植物的生长,日处理量已经翻了一倍,出水常年保持三类水质,并相继荣获“优秀水岸设计最高奖”、“环境设计奖”等国际大奖。
如今的活水公园,无论是民间旅游团还是官方考察团,或者是外地新闻记者来到成都,必定会到活水公园去感受独特的景观创意,这
座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已经成为了成都的一张“名片”。
人工湿地的“凤凰河”范本
活水公园的成功,催生了成都乃至全国的人工湿地建设,并提供了一个生态污水处理的样本,上海梦清园、长春南湖公园、北京奥运村森林公园都相继建设了人工湿地系统。
而在成都,建设人工湿地系统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改善水环境的方式。从1993年开始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到2002年的沙河治理,成都在水环境治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使得水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在改造的过程中,建设者也认识到,要使河流水质得到根本的改善,中小河流的治理才是重点。
2006年,成都开始对42条中小河流进行改造,采取哪种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活水公园模式以其生态与经济的优势成为了首选!而“试验田”则选择了42条中小河流中具有代表性的凤凰河二沟。
起于成都郫县方碑村的凤凰河二沟,汇流面积5平方公里,最终汇入沙河。由于凤凰河二沟在成都三环路以外,无完善的排水系统,所有污水、废水及地表径流水都未经治理直接排入河道,水质常年处于劣V类,不仅严重污染当地环境,还影响了成都市自来水五厂、二厂的取水水源,威胁着成都市民的饮用水安全。
凤凰河二沟水环境治理工程“放大”了活水公园这个“模型”,2007年2月底,凤凰河二沟水环境治理主体工程完工并开始试运行,被污染的河水通过人工快渗系统进行前置处理后,流入人工湿地。湿地上生长着的各种植物与其植根的砂石层组成一层“过滤网”,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自身的养分。凤凰河二沟河水不但得到了净化,还去除了城北水污染的一大污染源,保证了自来水二厂、五厂取水水质。不仅如此,在该处人工湿地上,受污水“滋养”的各类植物也生长得格外茂盛。
黄氏“活水”流进农村院坝
而现在,“活水”模式又有了微缩版本。9月22日,正是秋收季节,金黄的谷粒在院坝中间垒起了小尖,郫县安龙村的全宗志正在将它们均匀地铺开,“哗——哗——”的木耙声划破了乡间的静谧。“哎哟,黄老师!”黄时达的突然出现,让全宗志感到有点惊喜。自从去年年底河流研究会在安龙村设计建造了5套家园污水处理系统后,黄时达和当地村民就成了熟人。
打过招呼,黄时达径直走到院坝中间,这里有一块长方形的水池,上面种植了芦苇、伞草、水葫芦等植物,好似一个庭院中的花园,“这就是专门为安龙村搞的家园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和活水公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不是黄时达自己说,外人绝对不知道这个20来平方米的花园就是传说中的人工湿地——一个小型的“活水公园”。
这个花园通过地下管道,连接着卫生间、厨房和院内的洗手池。院子里所有生活污水
通过管道汇集,流入管式沉沙井,然后进入人工湿地植物床,植物床放有过滤作用的大小碎石,种植了芦苇、姜花、伞草、美人蕉,这些都是根系特别发达的湿地植物。它们能把水里的有毒物质降解、吸收掉,产生的微生物能吸附在碎石上,为植物提供养分。
“别看现在池子里水色比较黯沉,但舀起来就是清亮的。”黄时达的手里有一份水质监测报告,进水的污染浓度比较高,出水的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90%以上,完全能达到国家农用灌溉水的排放标准。
现在,安龙村已经有60家建起了这套系统,还有20户在排队等着建。村民们说,污水渗进地下又抽起来吃,受害的肯定是我们自己,我们宁愿把钱花在污水处理上,也不想花钱去看病。
把清水活鱼送还自然
“选择安龙村,并不是这里的污染更集中,而是他们的发展意识很强,能很好地配合我们。”黄时达说,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里在成都上风上水,走马河下面就是成都的饮用水源。
1993年起到1997年的府南河综合治理耗时五年时间,让成都的城市面貌、周边市民的居住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不可谓不成功。“可府南河水整治前是五类水,整治完成后还是五类水”,这让参与过府南河综合整治的专家们开始反思。
数据表明,成都市河流的污染60%源于上游农村的面源污染,“所以,想要洁净河流,只控制城里的面源污染是不行的,必须控制上游的面源污染”。
现在,黄时达和河流研究会又准备在安龙村一条灌溉渠与走马河的交汇处,建一个稍微大一点的人工湿地,进一步控制农用灌溉水中的农药残留进入走马河。“我觉得这事很有意思,能把安龙村当成一个样本来打造,最终达到用绿叶鲜花装饰大地,把清水活鱼送还自然的目的。”
黄时达今年已经70岁了,但他仍然没有休息,做了一些人工湿地的设计,甚至这几年比退休前还忙,“我们搞脏了自己的水,污染了自己的环境,就要用良性的生态系统去治理,因为自然的生态系统本身就有净化污水的功能,这就是活水公园的一个理念,也是我的追求。其实就是想证明一个理念:人与自然万物是能够和谐相处的。”
活水公园“活水”过程
进入公园,首先看到的是“鱼眼”——一口深8米、直径12米的厌氧沉淀池,通过水泵从府河里抽出的水在这里汇集、由厌氧接触与生物膜过滤相结合的方法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和部分可溶性的有机物,使部分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动、植物生长的养分。
河水经过初步沉淀后,顺出水口流入呈连环花瓣状的水流雕塑里,在这里经过曝气充氧,进入下游的兼氧池,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将在兼氧池里得到一定的降解。
兼氧池的水流接下来将进入重要的环节——流经由树林、芦苇、蕨类、灌木等组成的植物床和植物塘,经过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吸收的过程,最后进入养鱼池,此时水流已经达到Ⅲ类水标准,清澈干净,鱼儿在其中自在地游弋。
从“死水”到“活水”,中间不加入任何的化学手段,完全模拟水在自然界中的净化,沉淀池、水雕塑、植物池、植物塘这套人工湿地系统代替了自然界中的池塘、河流、森林……游人从“鱼眼”走到养鱼池,即可直观明了地了解水在湿地系统中重获“新生”的过程,认识湿地的重要性,唤起人们爱护水、保护水的意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