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三次“手术”酒泉污水处理厂“过关”
11月23日,酒泉市污水处理厂历经3次改扩建终于达标。
酒泉市污水处理厂始建于1981年,1988年10月竣工投入运行。当时设计建设日处理污水能力为8000立方米。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入城市下水管道的污水水质污染程度日益严重,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与处理深度已不能满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和达标治理排放的需求。
2002年7月30日,酒泉市污水处理改扩建工程开工,2006年7月1日通水调试运行。运行监测统计数据表明,日均处理污水约3万立方米,处理负荷率达到75%,主要污染物指标去除率达到55%,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未能达到工艺设计排放标准。同时,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主要污染物指标不仅明显高于国内同等城市,而且大大超出了工程设计标准。
当时,酒泉市区排水单位除医院外均未设化粪池、隔油池等污水预处理设施,造成污水处理厂进厂污水水质主要污染物指标过高。进入污水处理厂时,高浓度的污水导致生物曝气滤池中的微生物活性菌大量死亡。因此,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除悬浮物处理达标外,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达不到工程设计标准。多年来,被称为酒泉市母亲河的北大河和下游金塔县鸳鸯池水库,以及沿线乡村因为污水厂不达标而深受其害。
2009年6月1日,酒泉市污水处理改造升级项目再次开工,改造升级主体土建工程于2009年11月建成。2010年7月12日,污水处理厂通水联动试车。7月29日,经市环保局批准试运行。
11月1日,经省环保厅组织的项目环境保护验收会议专家评审,污水厂符合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同意通过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