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江西鹰潭:一场农村环境卫生的革命

更新时间:2011-06-24 13:3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刘树铎 郭海 阅读:1372 网友评论0

2011年6月7日上午,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上清镇上西源村。

这是中记者第二次来鹰潭采访农村垃圾处理问题。上次是在2009年春节过后,鹰潭市委书记杨宪萍向时任中国经济时报副总编辑的张剑荆介绍了鹰潭正在推动的农村垃圾处理做法。那时鹰潭的农村垃圾处理工程才刚刚开始,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但是,这次来采访,发现鹰潭农村的景象已有了根本性变化。记者深入依山而建的村庄,在村子道路上看不到一点瓜皮果壳,农家的篱笆小院整洁有序。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上西源村看到,家家户户建有沤肥窖,备有两只写有“有机垃圾”、“非有机垃圾”的塑料桶,一个装可回收废品的垃圾袋。家里的剩饭剩菜、果皮瓜壳、畜禽粪便等倒入自家的沤肥窖或沼气池,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清洁能源。可回收的废品有专门人员进村收购;不能回收的由保洁员统一收集,送到各自然村的焚烧炉统一焚烧,产生的灰土入田;建筑垃圾由保洁员收集后定点堆放,用于村庄填塘铺路。

54岁的保洁员孙玉芬像往常一样打扫着垃圾焚烧炉旁边的空地。孙玉芬是上西源村村民理事会聘请的保洁员,家就住在离垃圾焚烧炉不远的地方,利用干家务活和农活的空隙顺便收集、打扫和焚烧村里的垃圾,每个月只象征性地领100元钱“工资”,这对孙玉芬来说不是苦差事:活不累,还能挣点零钱贴补家用。事实上,孙玉芬以及她所打扫的垃圾焚烧炉构成了鹰潭垃圾处理模式的起点。

如今,鹰潭市3500多个村落社区和30多个乡镇正在全面推进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建设,鹰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村卫生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彭中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目前,鹰潭市已经做到了农村生活垃圾日日清,全市农村每天处理垃圾约500吨,全市90%的集镇改变了脏乱差的面貌,集镇道路干净、镇容整洁、环境优美,95%的自然村有效治理了垃圾污染问题,其中1300多个自然村常年做到了“农民房前屋后没有零星垃圾,农户庭院没有污水,村间基本没有散落垃圾,村间道路没有人畜粪便,道路沿线没有塑料垃圾,水塘水面没有漂浮垃圾”。

农村垃圾处理,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

鹰潭市委书记杨宪萍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一行的访问。时隔两年多,在同一个地点再次谈及农村垃圾处理,本报记者深感鹰潭在这个问题上的执着。杨宪萍说,农村垃圾处理实际上是乡村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鹰潭市属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鹰潭力推的农村垃圾处理过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本报记者说,2008年,鹰潭市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决定将卫生清洁工程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自下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卫生清洁工程。“卫生清洁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的问题,而是要在基层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联系和服务群众从抽象概念变成具体行动,从而全面带动各项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能否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实际上反映了是否具备对广大群众进行广泛社会动员和有效社会组织的能力,是否具备处理好大量、复杂、紧迫的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问题的能力。”鹰潭市把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民生和生态工程来抓,在全市3500多个村落社区启动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通过发挥村民事务理事会的作用,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起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农民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如今,这种被称为“鹰潭模式”的做法已经在江西全省得到推广,在赣鄱大地掀起了一场农村环境卫生的革命。

受命挑起了这副重担的人叫彭中华。作为鹰潭市人大副主任,他增加了一个新头衔:鹰潭市农村“卫生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任务很明确,要在三年之内,乡村达到“六个基本没有”:一是农民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二是农户庭院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三是村间、集镇没有散放的垃圾;四是江河、库塘水面基本没有漂浮的垃圾;五是村间道路基本没有裸露的人畜粪便;六是公路、铁路沿线基本没有散落的塑料垃圾,最终使农村垃圾实现集中、统一、规范和无害化处理。

彭中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当时,自己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压力非常大,农村工作本来就千头万绪,环保工作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作为人大副主任,他可以不干这个工作,但在杨宪萍书记的不断“唆使”下,他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记者见到彭中华,是在一个雨后的上午,当时他正在指挥镇垃圾站的工作人员抓紧处理雨后被水泡湿的垃圾。他手里拿着可以伸缩的遥控天线,像是手拿马鞭的将军,这成了他的招牌形象,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彭大将军”。   

“彭大将军”带领记者参观了这个垃圾站。垃圾焚烧炉,沼气池以及用沼气淋浴室,垃圾作原料养的蚯蚓,用这些蚯蚓养殖青蛙。彭中华将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一一介绍给记者,如数家珍。

在参观的路上,他向记者介绍鹰潭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中的具体设想以及所面临的困难。

熟悉中国农村的人都知道,农村垃圾处理是一个大难题。随着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垃圾处理变得更加困难。彭中华对记者说,农村垃圾处理难,难就难在垃圾产生的点多、面广、种类杂、集中无害处理难。其次,垃圾治理方法很多,露天堆放、填埋、焚烧、资源开发,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单独解决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问题,而且在农村,由于地域广阔,人员分散,要实现对农村垃圾“户存放、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 的难度大,运行成本高,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2+5”垃圾处理模式

鹰潭是如何解决这道难题的呢?他告诉记者:“我们从一开始就按照市委杨宪萍书记的理念,以自然村为单元,农民的事让农民自己做,还要让农民自己管,这件事如果由政府包揽,难坚持,做不到”。

于是,村民事务理事会便应运而生了。

鹰潭的做法是:通过村民事务理事会动员和组织农民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处理垃圾。由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每个被推选的理事会成员分别代表某个姓氏或村民利益主体,威望最高、办事公道正派、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人则被推选为理事长。这样,理事会通过成员与村民的熟人关系和亲情关系,实行农民的事,农民做,农民管,解决了农村垃圾治理谁做事、谁管理的问题。

彭中华说,为了探索一条适应农村、简便而又节省,同时还能达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新方法,首先选择了两个自然村进行试点。先组建理事会,通过理事会选聘保洁员,负责公共场所卫生保洁;再通过理事会组织发动村民进行垃圾源头分类,要求各家各户都将可回收利用的塑料瓶罐、废旧橡胶、废旧金属、废纸屑等收集储存换钱;引导农民挖建窖沤肥和建造沼气设施,将瓜皮果壳、烂菜烂叶、剩菜剩饭、废弃畜禽鱼内脏等沤制为农户肥或作为沼气投料,实行资源利用,使垃圾充分发挥作用;剩下的既不能回收换钱,又不能开发成有机肥和沼气产品的垃圾,其中有一部分农民建房产生的余土、破砖烂瓦,以及农民烧饭做菜产生的煤灰,这些无污染的建筑类垃圾正好是农村填坑铺路、建房填基的好材料。要求该村理事会统一选定建筑垃圾堆放场,实行建筑垃圾定点倒置。

另外,一部分不易降解、可以燃烧的垃圾,如花生壳、板栗壳、枯树枝和一些实在难以回收的小糖纸、带锡泊的软包装饮料瓶等垃圾,由保洁员负责统一收集焚烧处理。这样,经过两个月的工作试点,不仅做到了所有垃圾处理不出村,80%以上垃圾变成了资源,在垃圾减量化的基础上,基本达到了无害化、资源化、节俭化,形成了适应农村、农民欢迎的“2+5”垃圾处理模式。

“2+5”模式以自然村为单元,在村民理事会的组织带领下,由两个责任和行为主体,对三种垃圾用五种方法就地无害处理,“2”指的是农户和保洁员这两个保洁主体,“5”则是针对不同垃圾的5类处理办法。在实施“2+5”模式的自然村,农户利用垃圾分类桶(袋),每天按规定把自家的生活垃圾分为三类,然后分类进行处理,有机垃圾如剩饭剩菜、果皮瓜壳、裸露粪便等倒入自家的沤肥窖或沼气池,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绿色能源。非有机垃圾中,能回收的塑料瓶、纸张等,由收购点统一回收,不能回收的由保洁员统一收集,送到各自然村的焚烧炉统一焚烧,产生的灰土入田,建筑装修产生的垃圾由保洁员收集后进行定点堆放填埋,用于村庄填塘铺路。每个自然村选举3—5名理事成立村民理事会,再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一名有能力、有威信、负责任的理事长,所有理事不拿任何报酬,按照50户左右配备一名保洁员,由理事会从本自然村的低保人员中指定一名或者几名保洁员,保洁员负责分类回收各家各户产生的垃圾,按操作规程进行二次分类处理,并负责村庄内公共场所的卫生清理。

由政府强势推动转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

村民们说,搞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之前,村里垃圾成堆,污水横流,下雨天村里到处是烂泥,出门得穿高筒套鞋,现在环境变得这么好,靠的是什么?彭中华介绍说,关键是“2+5”模式起了作用,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垃圾分类,无害处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而不是政府包办,坚持垃圾源头分类而不是混合收集,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而不是照搬其他模式。

其一,垃圾处理不出村、不转移,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目标,符合绿色环保的潮流,主张以自然村为单元,以农民和保洁员为主体,就地处理,毕竟农民居住分散,垃圾收集困难,像城市垃圾一样集中处理难度太大,财力和用地上都不现实;其二,把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全市普及了农村垃圾源头分类,所有的垃圾分为有机垃圾、非有机垃圾和建筑垃圾三种;其三,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倡导“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民的事情农民管”,政府高位推动,以奖代补,鼓励各自然村建焚烧炉、垃圾晾晒池或烘烤床等硬件设施,但政府不包办代替,而是健全废品回收网络,以市场运作带动垃圾资源化;组织农民推选信得过的村民事务理事会成员,由理事会向农户收取保洁费、聘请保洁员,维持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等。

农户每家自备一个装可回收垃圾的编织袋、一个装可沤肥或作为沼气投料的有机垃圾桶、一个装不可降解的无机垃圾桶;按照统一设计的图纸,自建一个沤肥窖。各自然村由理事会勘察选址,按市里统一设计的图纸,建造垃圾处理设施:一座垃圾焚烧炉,一个垃圾晾晒池、一间可回收垃圾处存房及其他配套设施。各个村按照统一规划,选择一处污水塘、一条臭水沟或坑洼道路作为全村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保洁员配备一辆人力垃圾运输车、一个杂物清理钩、一把垃圾清捡及装炉钳、一把焚烧炉灰清理铲。

各自然村制定群众自愿接受并且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理事会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保洁员工作职责、日常保洁经费筹措和监督制度、理事会指导下的村民“卫生清洁”活动评比、竞赛规则和奖惩办法,同时规定垃圾晾晒分类制度、垃圾日常处理制度、理事长监督制度、保洁员巡查制度、理事会会议制度等,通过各项制度,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走向上了农村垃圾处理有章可循的路径。

卫生清洁工程最基础的工作是垃圾源头分类,千百年来,农民习惯于把垃圾随意丢在水边、林地等处,现在要让他们把垃圾按三种类别进行源头分类,工作是有很大难度的,从2008年8月起,鹰潭市通过媒体造势,层层召开动员会,使宣传发动面达到70%,组织了2042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宣讲;引导村民自主选举产生村民事务理事会,村庄事务民主决定;合理规划垃圾处理场用地,统一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图;引入8家废品回收龙头企业,建立88个乡镇回收站和1914个村级废旧物品收购点,政府负责机制体制的建设,搭好舞台让农民自主唱戏,农村卫生清洁工程迅速演变成自下而上的一种自觉行动,把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的创新和完善相结合,闯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在鹰潭市,每个村庄都建起了垃圾焚烧炉。彭中华说,他们在寻找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动了不少脑筋,目前的焚烧炉都是他们自己设计并不断进行了改进。从焚烧炉建造工艺完善开始,在试点建造的垃圾焚烧炉的基础上,不断地对垃圾处理设施建造工艺进行改进,从单壁低温普通炉到双壁耐火高温炉,再到水滤循环环保高温炉;从单一垃圾焚烧设施,到集垃圾焚烧、晾晒、废品分类储存、有毒有害垃圾和废旧电池封存、有机垃圾沤肥和制作沼气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垃圾处理工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造工艺不断改进,环保功能不断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问题 ,同时获得了国家四项专利。紧接着改造了沼气池投料口,使之更适应垃圾的投放,还对农村沤肥窖提出了与化粪池联建的要求,实行了“窖池联建”,正是由于对垃圾处理设施的不断完善,才使垃圾处理设施做到了设计更美观、功能更齐全、使用更环保。

一条生态、经济两相宜的路子

鹰潭市坚持垃圾源头分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强势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由此所建立城乡垃圾收集处理网络系统,贴近实际,既注重完善硬件设施,也注重软件机制建设;既注重财政投入,更注重在系统的操作规范化、运行流程化、细节衔接化等方面下功夫,做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垃圾中的资源得到充分回收和有效利用,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农村各类垃圾都转化为了资源,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率和利用率,全市每年垃圾分拣出来的资源价值达到了680万元,全市农村建筑垃圾100%用作填塘铺路,有机垃圾的20%转化为沼气,80%沤制成有机肥,有机肥每年产生的肥效相当于132吨纯氮、56吨纯磷和516吨纯钾,非有机垃圾的75得到了回收,全市每年可回收3285吨废旧塑料、橡胶、纸制品等,农户和保洁员变卖废旧物资每年收入219万元,另外25%的非有机垃圾进行焚烧,焚烧后的灰烬用作有机肥还田。

一组数据印证了这种努力所带来的“收获”:全市出境河流水断面质量正在明显提高,2009年监测36次,3次为一类水,33次为二类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另一个显著标志是中华秋沙鸭开始在鹰潭水域出现,这是我国的一种稀有鸟类,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目前仅存1000只左右,他们对栖息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多出现在无污染的林区溪流之中,2009年,100多只中华秋沙鸭在该市栖息。

国家环境部副部长潘岳在考察了鹰潭市垃圾处理模式后说,鹰潭市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独创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对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具有积极意义。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在实地视察了上清镇集镇垃圾处理和泉源邓家村农户垃圾处理现场后说,鹰潭市对农村垃圾处理做法和经验,要申报科技创新发明奖,应当在全国推广,这种成功理念、方法、设施和整个模式,将会引发一场垃圾革命。

从某种程度上说,鹰潭市无疑书写了中国农村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的一个传奇。从2008年开始,短短两年的时间,鹰潭市便开始了一场席卷农村垃圾处理革命的热浪,在找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新路子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农村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卫生习俗,甚至是乡村组织行为制度方面一场深层次的变革。

鹰潭市的经验表明,农村绝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农村也可以收获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多重效益,不仅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有利策应,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样板,而且,渗透于其中的创新精神和执政智慧,对于其他地方如何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无疑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江西鹰潭:一场农村环境卫生的革命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