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生态修复产生经济效益
近日,《南水北调东线泰安市环东平湖大生态带建设规划》论证会在东平召开,规划包括规模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等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后,当地农民改种芦竹、芦苇等湿地植物,每亩的年收入将由低于1000元增加到1000―1500元。
![]() |
大汶河人工湿地工程平面布置图。(资料片) |
“这个规划的主题是‘治污’,整个泰安市区一些在建和建成的治污项目也会被纳入规划当中来。”泰安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科长宋立明说。由于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地和重要调蓄湖泊。东线一期工程通水时间为2013年,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的东平湖水质必须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
宋立明称,东平湖人工湿地水质修复与建设工程直接关系到调水水质。而这个规划将河流入湖口处、湖区已大面积开垦为台田的湖滩改建为人工湿地系统,使得农民由种植大豆和小麦改变为栽种芦竹、芦苇、莲藕等水生植物,可以大量削减农田化肥和农药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同时东平湖和入湖河流的自净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污染物质的大量去除能够为东平湖的生态修复创建良好的环境,人工湿地建成后,将起到涵蓄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该区域环境的良性发展。
按照设计规划,通过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的治理方法,不仅可有效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安全,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生态与景观效益。如东平湖流域湿地修复与建设工程中,大面积种植的芦竹、芦苇、莲、菱角、芡等水生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通过供给植物种苗、科学指导种植管理、开拓销售市场等措施,当地农民由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改种芦竹、芦苇等湿地植物后,每亩的年收入将由低于1000元增加到1000―1500元,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将逐渐改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