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 低碳江西全国领先
从昌北机场进城的高速公路格外繁忙,沿途赫然醒目的户外广告左右着人们的视线——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11月17日—21日将在南昌召开。这次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国资委和江西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性大会,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创江西历史之最。届时,来自国内外的业界宾客将云集南昌,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选择,论证实现“绿色复苏”的路径,交流先进的低碳科技,展示低碳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美好未来。
走进充满浓厚“低碳”氛围的南昌,这座享誉天下的英雄城赋予了新的内涵,红谷滩新区的免费自行车租赁,公共设施上越来越多的LED灯管、公共车队里的新能源汽车……每每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环保理念。从南昌到整个江西,人们正将节能减排揉进衣食住行之中,用点滴的日常细节迎接着绿色浪潮。
低碳江西在全国率先唱响。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被视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破题节点。准备在会上散发的“白皮书”将向世界宣告:江西,这个蓄势后发的滨湖省份,已把“低碳与生态”的主旋律注入科学发展的舞步中。
低碳与生态:在红色土地上绿色崛起
江西的“红”久负盛名。革命摇篮井冈山,南昌起义第一枪……已成为流芳百世的红色经典。境内盛产铜矿、稀土等矿藏也赋予了这片土地“红”的质感。江西的“绿”,同样是那里的王牌,“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现任江西省省长吴新雄用四宗“最”描绘了生态之于江西命脉般的重要。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人民在红与绿之间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与实践。
“治湖必先治江,治江必先治山,治山必先治穷”。早在1983年,江西就提出了大流域治理的基本战略,从那时起,一场长达26年的“山江湖”造绿工程一刻也没有停歇。今天的江西,森林覆盖面积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1.5%提高到60.05%,位居全国第二。遥感地图上,昔日的红土全然被绿色所覆盖。
在生态跑道上,江西选择了先行。如今,湖水能够直接饮用,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保持高位,鄱阳湖每年入湖泥沙量从1亿吨降至1800万吨。 2008年,江西万元GDP能耗0.928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174吨标准煤,能源使用效率位于中部第一位,全国第八位。
在经济跑道上,江西奋起直追。新世纪以来,全省工业产值三年翻了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四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四年翻了一番,人均收入六年翻了一番。今年前3季度,GDP同比增长1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喜中有忧,江西人深感自身“先天不足”。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尚勇坦陈:“作为内陆省份,这里没有区位优势、没有政策优势、没有资源优势。”三无之下,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开放领域不宽等诸多问题日益显现。
生态要保护,经济要发展。历史和现实呼唤着江西人积极探索加快崛起、富民兴赣的新途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给了江西人以智慧。省委书记苏荣响亮地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一流的人居环境,在加快江西崛起进程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这条路,就是低碳与生态经济之路!
2003年,英国一份白皮书里首次提出“ 低碳经济”的概念。随着经济增长和能源使用给人类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2007年起,全球开始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焦点。”
纵观江西的地域特征及发展历史,在优渥的自然条件储备上,倚生态抓经济,“低碳”成为大势所趋。
近年的实践也为低碳与生态之路作了可行性注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战略决策的应有之意。目前那里的开发建设已全面起步,推进生态建设工程,全面建设所有县城的污水处理厂,实施植树造林“一大四小工程”,推进鄱阳湖区新型工业建设,推进湖区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建设等环节正在逐步开展。作为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保持优良水质的湖泊,鄱阳湖地区正在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走低碳与生态之路,使曾经的工业弱势变成了一张彩绘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白纸。“引进一个人才,带进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随着全局性规划铺陈开来,华电电力成功将低品质余热发电产业化;晶能光电的LED芯片生产另辟蹊径,打破了日本和美国对LED衬底的垄断;特康科技研发出了世界顶尖的血细胞分析仪;赛维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业已试生产,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2009年前3季度,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29.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7%,占GDP比重为8.55%,实现了大踏步逆势上扬的喜人局面。
以生态环境为最大优势的江西,多年的积蓄、多年的努力、多年的执着,幻化成触手可及的后发契机。
实施“六个一”: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
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温家宝强调,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抢占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中国在行动,江西已经捷足先行。
“看准的事就做!”省委书记苏荣的话掷地有声。今年6月,江西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决定着眼未来培育符合低碳与生态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省启动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
——主攻10个新产业,即光伏材料、半导体照明、航空制造、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风能与核能、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文化创意。
——培育100个创新型企业。
——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
——培育10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六个一”工程中,主攻10个新产业是核心,其他五项是手段,全力为主攻目标服务,3—5年内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铜、钨、铀、钽、稀土、金、银,是江西的传统产业,随着金属新材料的研发应用,“七朵金花”将会更加灿烂。百利精密刀具公司“铣刀”削铁如泥,就是因为加入了稀土元素制成的硬质合金。他们的铣刀不但能提升加工效率,还能将生产中产生的废品回收,制成碳化钨柄部的接合式铣刀。 江西人做药自古闻名,江中草珊瑚含片、乌鸡白凤丸、汇仁肾宝等品牌均出自江西。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兴起,将会给江西药业注入新的竞争活力。
全省上下一盘棋,“六个一”工程进展顺利。截至目前,组织领导体系全面建立,各项任务分解到位;产业规划、创新型企业规划、研发平台规划、特色产业基地规划、创新团队规划全部审定通过;包括科技投入政策、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科技担保公司、风险投资、高企认定、新产品认定、人才引进等17 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一个“项目向‘六个一’集中,资源向‘六个一’整合,资金向‘六个一’流动,政策向‘六个一’倾斜,服务向‘六个一’跟进”的发展态势在江西初步形成。
领衔主导:两个办公室设在科技厅
10月24日,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举办的第二届“浦江创新论坛”举行。江西省科技厅厅长王海作为应邀嘉宾,从“创新发展理念,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新发展思路,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创新发展举措,大力强调五个突出”等方面,作了题为《科技创新助推江西绿色崛起》的演讲。
江西的发展理念及举措引起了与会代表极大兴趣与关注,王海随即成为现场的“明星”。
发展“低碳和生态经济”,江西把科技创新摆在了突出位置,“六个一”工程说到底就是科技创新工程。在助推绿色崛起的进程中,省科技厅首当其冲。
在江西省科技厅的办公机构里,有两个由省政府直接设立的办公室,这在全国恐怕独一无二。
一个是“江西省山江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于80年代初设立,领导小组组长始终由历届的省委书记亲自担任,第一副组长由省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则由科技厅一位副厅级领导担任。这一常设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山江湖的综合治理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江西的山江湖重泛绿波,秀美宜人,成为江西的最亮的品牌,曾被联合国向世界推介。到过鄱阳湖、井冈山的人,都会对那里绿绿葱葱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其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功不可没。现任组长、省委书记苏荣一上任,即为山江湖综合治理提出了新的目标,森林覆盖率要由现在的60%上升到63%,与目前的全国第一位的福建比肩。目前办公室正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向赣江两岸、高新园区延伸,力争早日实现既定目标,为江西生态再添新绿。
另一个是今年上半年筹备设立的“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细化目标,科学调度和完善全程绩效考核的任务。组长由吴新雄省长挂帅,办公室主任由科技厅厅长王海担任。这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六个一”工程的全面启动,也把科技厅推向了前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省科技厅特意请来曾长期从事科技工作的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尚勇作《绿色浪潮》的报告,抽调精干力量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络,很快形成了组织协调体系。
6月29日,“江西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2009年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起草完毕,供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讨论。
7月30日,《江西省首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发布,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等部门建立了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和政府采购联席会议制度。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完成了江西省首批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 265家企业的475种产品被认定为首批自主创新产品。
8月5日,江西省科技担保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金7000万元。
8月19日,科技部在新余市召开国家光伏技术研究中心可行性论证会,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论证。
10月12日,江西技术、人才、项目对接会召开,对接会共签约项目100项,项目投资总额达105.64亿元,签约金额90.64亿元,推进了江西省企业和创新机构与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的全方位、多领域合作。
10月26日,《关于组织遴选全省百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的通知》正式发文,培育100个创新型企业工作正式启动。
……
从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至今4个月里,科技厅协调省政府各部门圆满完成了多项工作,为“六个一”工程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余现象 :低碳江西的缩影
“南昌机场来的外国人,10个中有7个是到新余的。”当地的一句笑谈,让人对新余顿生浓厚的兴趣。
新余,在江西面积最小,当初以钢厂立市,但近几年的名声雀起并非仅仅因为钢铁产业,更因那里神奇突起的光伏。
市委书记汪德和上任之初,在新余要走什么路,重点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上费了一番脑筋。经过对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形的一番调研分析之后,他选择了新能源,而且要做上游。“虽然新余是因钢设市,但与内地和沿海是没法竞争的,交通运输、资源环境都差得远,单靠钢铁新余走不远。而新能源一定能发展,我国新能源的使用率现在年增长40%以上就是很好的机遇。”汪德和胸有成竹。
说来也巧,4年前,赛维公司董事长彭小峰带着美国的多晶硅片(LDK)生产技术撞上了门。深谙市场之道、曾经做过厂长的汪德和问了他3个问题:市场需求有多大?技术风险有多高?原材料从何而来?当获得了详实的分析和肯定的答复之后,他对彭小峰说:“你敢投3个亿,我就敢投两个亿。”一年之后,在新余经济技术开发区,亚洲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应运而生,产能迅速达到200兆瓦,被国际专业人士称为“LDK速度奇迹”。赛维的太阳能发电示范站业已试运转。政府原本两个亿的投入变成了三个亿的回报。
类似赛维的还有华电电力公司。华电也是一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他们苦苦十年磨一剑,研发成功了节能减排高技术产品——螺杆膨胀发电机,属国内首创,世界独一,引来美国人找上门来欲巨资买断。“有核心技术的,我们政府一定全力支持!”汪德和又一次当即拍板,支持华电两个亿,在新余兴建全球最大的螺杆膨胀发电机制造基地,不日将形成年产一万台的产业规模。
如此巨资的投入,对于一个不大的市级政府来说意味着风险的抉择。
“我算了一下,仅江苏就有30000多家企业,如果全部装上螺杆膨胀发电设备,保守计算就有1000万千瓦。”习惯性地,汪德和在拍板支持之前一定会对市场潜力做一个预估计算,“卖出5万套就是1000个亿,还有很多企业给它配套,1500个亿以上不在话下。”
决策者的远见与胆识,给了人们信心与希望。太阳能、风电、余热发电,纷至沓来的新能源企业如期在新余聚集。2009年,新余市以最小的国土面积,引进了全省第一的资金量,其中40%以上为光伏产业。
低碳与生态之路,给新余带来了新的生机。市科技局局长夏侯群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余,烟筒林立,浓烟四起,河流严重污染,当时的人们去河底捞煤灰烧。”如今的新余,已是水波荡漾,绿树掩映。
新余,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脱颖,成为备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新余范本,映照出低碳江西的美好明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