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深圳环境质量冠全国

更新时间:2012-03-14 08:47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 阅读:854 网友评论0

楼顶种花草、照明用太阳能、生活污水实现循环利用……这些绿色低碳技术已在深圳市梅山苑、桃源居等小区广泛运用,成为市民的“绿色福利”。目前,深圳“绿色社区”达305个,数量居全国之首。这是深圳环境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全面实施“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深圳以环境质量的总体提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人居环境水平,环境建设成为最大的民生工程。

3月8日,深圳在珠三角地区率先正式公布PM2.5监测数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空气质量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去年,深圳调动全市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综合开展环境空气污染治理。结合大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将空气质量保障作为主攻方向,组织实施大运生态环境保障“1+10”专项行动计划。去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62天,较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灰霾天数112天,比上年下降3天,创2003年以来的新低。大运会期间,蓝天白云成为深圳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受到国内外客人的好评,环境空气质量指标每天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创10年同期最好水平。

水环境是深圳整体环境的一块短板,水环境治理是深圳环境质量提升的一个最大挑战。一组数据彰显深圳河流治污的决心和力度:去年全市污水处理厂从15座增加到26座,增幅创历年最高,总处理能力突破400万吨/日。深圳水库排洪河、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观澜河、龙岗河等主要河流,通过陆续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部分黑臭河流逐渐恢复清澈。经过努力,2011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5.75%、8.39%、11.48%、2.90%,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今年初,从国家住建部传来好消息,以“会呼吸的建筑”著称的深圳建科大楼项目获评2011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深圳第二个获此殊荣的项目。

对深圳而言,“良好的人居环境”并非城市建设的一个冷冰冰的指标,而是给予市民的“绿色福利”,是赋予了温情的民生工程。深圳通过环境质量提升,使城市环境持续改善。去年全市行政区过半荣获“国家生态区”称号,福田区、南山区双双获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区”;积极开展“绿色家园系列创建”,累计建成“绿色社区”305个,“生态街道”49个,国家级绿色学校15所,省级绿色学校95所。“深圳市滨河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等7个项目申报“2011年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作为城市的一个闪亮名片,深圳的绿道网总长度已突破1100公里,建设里程在珠三角九市名列前茅,绿道网平均密度居于首位。

“要把宜居生态城市建设作为深圳新一轮创业的重要内容,像充满激情抓经济发展那样充满激情抓好环境建设。”2月初,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管理大会,提出以城市环境大改善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生活质量,建设宜居生态城市,为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环境支撑。

未来深圳环境质量将达到什么标准?从今年深圳将全面实施的《深圳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中可见端倪,该计划明确提出两个具体时间段的目标:2012年年底前,跨界河流的污染整治初见成效,河流交接断面的水质明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修复,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验收标准。2015年底前,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主要河流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大气复合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灰霾天数明显减少,空气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位列全国主要城市前茅;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人居环境质量与水平大幅提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深圳环境质量冠全国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