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保新科技,离我们的需要还有多远?
尽管北京连续刮了3天的5级大风,但3月31日,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还是在“污染”的空气中拉开了帷幕。
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从3月30日12时到31日12时,除密云水库监测点“空气污染指数”是“良”外,其他北京市空气监测点的“空气污染指数”均为“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不过,PM2.5 24小时平均浓度为0.02毫克/立方米,低于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0.075毫克/立方米的限值。
我国环保科技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在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感叹道。
周生贤说,目前,我国每年能源消耗量占全球的19.5%,石油消费量一半多依靠进口,煤炭消费量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总和,高能耗产生了仅占世界8.6%的GDP,却留下了许多受污染的城市、全世界1/3的垃圾和频繁发生的“血铅”事件。
污染治理,环境问题的解决依靠科技发展,也曾多次强调“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的周生贤认为,当前,我国环保科技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对新型环境问题探究不深,污染减排科技贡献率急需提高,环保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有待增强,整装成套的环境实用技术相对缺乏,新兴环保产业培育机制亟待完善,完善环保技术标准体系任重而道远。
具体而言,以公众较为关心的PM2.5污染为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解淑艳等表示,PM2.5的浓度虽然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浓度与能见度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和非单值的关系,能见度还受到相对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仅监测PM2.5并不能完全确定和说清能见度的高低特征。
“除PM2.5,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的污染指标尚未开展监测,因此,需从少数独立的污染物指标监测到相互关联的多参数污染物指标监测。”解淑艳说。
解淑艳还表示,我国部分监测设备的质量控制技术不能适应大量业务观测需求。包括PM2.5在内的颗粒物监测设备,是通过仪器自带的标准校准膜进行校准,目前缺乏对颗粒物标准物质溯源和校准体系等。
“在试点监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型号的监测设备在监测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正抓紧组织对PM2.5监测设备进行比对实验,以指导全国做好监测设备选型工作。”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说。
缺乏核心技术,中国企业难以“掘金”
吴晓青说,为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1500个环境监测点,光是前期就需投入20多亿元,每年新增费用将超过1亿元。
于是,有人称,我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掘金时代”已经到来。
但在环保的“掘金时代”,由于我国的环保科技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整装成套的环境实用技术仍然十分缺乏、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赚到钱的并非是中国的企业。
据先河环保(300137,股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在空气在线监测系统方面,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就占据了我国28%的市场份额。
火电厂氮氧化物减排也是一个典型例子。氮氧化物是“十二五”国家强制减排指标,根据新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到2015年,7亿火电机组中50%都要安装脱硝装置,每千瓦造价为90元,预计在“十二五”期间,脱硝市场达315亿元人民币。
江苏龙源催化剂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禹说,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SCR)技术是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的一种脱硝技术,脱硝效率高,系统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可靠性高,故障率低。但是该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手里。此外,催化剂所需主要原料是超细晶型钛白粉,国内钛白粉厂商并未掌握此项技术,催化剂的生产技术和原料基本依赖进口。
“国内采用的绝大部分脱硝技术为国外引进技术,这使脱硝催化剂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志轩说。
全国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等科技攻关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不过,周生贤认为,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表明了我国环境管理开始由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转变,扣响了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发令枪”。
“为此,必须坚持科技先行,通过科技手段创新管理理念,深入研究适合国情的环境质量管理模式,大力夯实环境质量管理的科学基础。”周生贤强调。
为达到科技发展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说,国家将加快推进“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重点推进“三河三湖一江一库”流域水环境治理科技创新与示范工程,促进我国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
近期,科技部将联合环保部等部门发布《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协调指导全国科技力量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特别是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灰霾等大气污染,将组织开展重点专项科研工作,加快推进大气污染机理研究、污染物减排、细粒子控制、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等科研工作,为解决关系民生的空气质量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制定土壤污染防治与产业发展政策及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导土壤污染防治中长期科技工作。启动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研发等重大项目,开发一批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土壤修复科技企业,为大规模开展土壤修复研究和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针对重金属污染形势,发布《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组织实施重点专项,加强国家科技计划资源优化整合,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全过程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系统推进金属资源开发利用与污染防治科学研究。
围绕环境保护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依托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环保装备、废物资源化、高端环境监测仪器等研发与产业化,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科研人员服务于中小微型环保企业创新创业,切实提高环保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