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勇于向落后产能"开刀" 把污染危机变发展商机
天津市河西区通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网格化管理,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各项环境指标稳步提高。目前,该区空气质量已名列全市前3名。图为天津市河西区网格指挥中心。本报记者杜铭摄
9月28日,河北省相关部门对华电石家庄热电厂十五、十六号机组关停拆除进行了核查确认,每年可减少燃煤1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58吨。
7月14日,河北邢台市沙河工业区一座连着3条格法玻璃生产线的烟囱在爆破声中轰然倒下。当天,沙河市一次性炸毁了10座玻璃生产企业的烟囱。
2月23日,河北邯郸市武安市烘熔钢铁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座420立方米高炉在切割机的轰鸣声中开始拆除。当天,邯郸市集中拆除了武安6家钢铁企业8座炼铁高炉。
……
这是河北省淘汰落后产能,铁腕治霾的铿锵步伐。
长期以来,河北省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钢铁产量全国第一,水泥产量全国第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对于资源的依赖严重,在生产出大量钢铁、水泥的同时,也消耗着巨大的能源,造成了河北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从石家庄到邢台,从唐山到廊坊,环保部发布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河北长期占据了6至7个席位,严重的雾霾成了人们的心头之痛。
必须向落后产能“开刀”,京津冀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10月30日,北京市经信委表示,北京市已累计关停退出污染企业663家。去年11月和今年2月,河北省集中开展了两个批次的化解钢铁产能“周日行动”,共压减炼铁产能1127万吨、炼钢产能829万吨,并以廊坊市为重点开展了“环首都圈”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集中行动,以石家庄市为重点开展了“环省会圈”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集中行动,共压减水泥产能2800多万吨。
“第二次‘周日行动’拆除的设备中,不属于落后产能的转炉3座、400立方米以上高炉7座。”河北省发改委纪检组长刘海生特别提醒《经济日报》记者,这是河北向全省钢铁企业释放的进一步淘汰过剩产能的强烈信号。
然而,淘汰落后产能绝非易事。削减产能,首当其冲的是下岗人员如何安置?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到2017年,河北将压减6000万吨钢铁。这意味着几十万名直接间接就业人员需要妥善安置,每年需支付社保资金上百亿元。
为了“脱胎换骨”,不惜“伤筋动骨”。如今,京津冀已下定决心,对过剩产能坚决说“不”。河北提出:哪怕牺牲一段时间的GDP和财政收入,也要只争朝夕打赢这场环境治理的攻坚战。北京提出,到2016年底,将全部关停退出1200家工业污染企业。天津提出,到2017年,将钢铁产能控制在2000万吨,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500万吨。
“壮士断腕”还需“接骨重生”,有退有进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调整。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表示,调结构是唯一出路,必须坚持有增有减、有进有退、增减结合、进退并举,提出要把污染危机变成发展商机,从污染产业大省转向环保产业强省。
在京津冀采访过程中,记者切实感受到各地在淘汰落后产能上“退”得有力,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兴产业上也“进”得有方;落后产能砍下去,替代产业扶起来。
天津搭建起“节能环保技术超市”,提供技术、产品、咨询、设计、监测一体化服务,目前在“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实施过程中已采用了上千项最新的环保科技成果。河北在全省范围开展“扶助小微、转型成长”专项行动,截至目前,服务企业2300余家。
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高技术产业等替代产业,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河北工信厅副厅长周军堂告诉记者,今年1至8月,河北产业结构呈现“一降两升”趋势:重工业占比下降,比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增加值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稳步提升,增加值同比增长11.8%。(经济日报记者刘松柏杜铭鲍晓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