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母亲河 株洲县两年关闭30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千里湘江,蜿蜒北去。湘江,被我们称为母亲河。然而,多年来,沿江不少涉重金属企业的矿渣随意堆放、废水随意排放,致使“母亲河”污染严重。2013年,湖南省政府将治理湘江定为“一号重点工程”,治理湘江,刻不容缓。
株洲市处于湘潭、长沙上游,治理湘江自然是重中之重。湘江流经株洲市近89公里,其中株洲县段62公里,占了近70%。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在2015年前,株洲县共需实施155个工程项目,分批关闭30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取缔关闭湘江干流一公里范围内所有规模养殖场。
■30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已全部关闭、拆除
1月中旬,省环保厅对株洲县去年关停的17家涉污企业进行项目验收,这些企业的场地处置与残渣残液清理工作均达到验收要求。至此,2013年以来,株洲县30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已全部关闭、拆除。其中,27家属于涉重金属关闭淘汰、产业结构调整项目,3家属于“五小”企业项目。
紧邻湘江的洲坪乡是去年实施涉污关停企业的重点乡镇,在距离清水塘村与乌石垅村不到一公里的范围内,就汇聚了7家涉重金属与污染超标企业。
1月28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沿江的7家企业已全部拆除生产设备,只留下空荡荡的厂房。附近的村民说,原来机器声不断,粉尘飞扬,企业关闭后,清静多了,呼吸感觉“很畅快”。
洲坪日升玻璃灯饰厂是去年第一个主动关闭的涉重金属企业。此前,该厂厂房有2000平方米,有冶化炉、退火炉、配洗机等60多台加工设备,生产工人有170人,每天可生产八、九千只灯具。因规模较大,每天有2至3吨工业废水排入湘江。
“废水中含有氟、砷、镉等有害物质,严重威胁湘江饮用水源安全,同时,这些企业大都使用煤、重油等高硫燃料,排出的黑烟严重污染了大气。”株洲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5月,县政府向该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书,勒令其整改。
“依我们的处理技术,难以达到环保的要求。”该企业老板苏孝德坦言,限期整改无效后,企业需关闭拆除,苏孝德没有再坚持。
“治理湘江是大势所趋,是大事,再说政府对我们企业有相应的补偿,我服。”很快,苏孝德主动停产关闭,组织人员将设备拆除,并进行了场地清理。
“对于我们乡镇来说,关闭这些涉污企业是好事,因为这些企业设备陈旧,安全隐患大,群众生活环境受影响。”洲坪乡乡长何兴旺说,这几家企业都是从原乡镇企业改制而来,多年来,生产设备与技术产品没有“质”的改变,工业污染影响到当地村民的饮水、农作物安全,关闭这些企业,当地政府与群众都“拍手称快”。
■企业有的说“不”,到环保局“拍桌子”
关闭涉污企业,对于地方税收、企业利益来说,的确是种“阵痛”。株洲县环保局在处置关闭这些企业的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说“不”的企业。株洲县通过法律震慑与引导教育相结合,最终没有发生一起强制执行的事件。
田新安是株洲县新惠天然树脂油厂的老板,根据县环保局调查检测,该企业用草酸盐做原料的草酸生产线排放达不到环保要求,属需关闭的企业。
“还有2000吨的原料没有处理,这笔损失太大了。”田新安内心很纠结,他多次找到县环保局要讨个“说法”,也到其他部门“反映”过情况,但县政府给出的答复依然是“要关”。
去年5月,株洲县政府对不愿意主动退出的新亮灯饰、南方草酸盐等4家污染物超标排放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书,田新安所在企业也在之列。限期治理期内,4家企业均未完成治理任务,县政府再次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与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看来政府动了真格的了!”田新安丢掉了幻想。“为治理湘江,政府这样做没有错,我只希望政府能对我的损失进行补偿。”田新安接受了现实。
去年9月底,株洲县政府召集相关企业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意见,完善补偿方案。最终,4家原本不愿意退出的涉污企业最终在补偿拆除合同上签了字。
“关停这些涉污企业不说惊心动魄,也是颇费周折。”株洲县环保局局长周恒立深有感触地说,有的企业主不理解,情绪激动地来办公室拍过桌子、揣过门、甩过杯子。
“我们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所以我们都是保持冷静,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也尽量想办法减少他们的损失。”周恒立说,在处置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上诉事件,也没有出现因企业关闭而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