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要修复土壤,更要修复民心

更新时间:2015-03-03 10:0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3243 网友评论0

  

图为市民代表参观土壤污染治理施工现场。冯启榕摄  

姚港化工区退役场地土壤修复项目是江苏省南通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但是在施工方修复土壤的过程中,随着开挖面的扩大,刺激性气味严重扰民,居民不断向南通市环境信访投诉举报中心投诉。  

施工方是如何修复土壤的?为何修复过程中有刺鼻气味泄漏?修复好的土壤真的没有污染了吗?公众心怀诸多疑问。  

◆通讯员冯启榕李婷张流芳  

梁丽光本报见习记者李苑  

江苏省南通市姚港化工区于2010年10月完成整体搬迁之后,此地块的新业主单位——南通产业控股集团决定对两个最大的地块约25万平方米进行土壤修复。  

姚港化工区退役场地土壤修复项目是南通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项目由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实施。修复工期为440天,合同金额达1.96亿元。  

然而,在施工方修复土壤的过程中,随着开挖面的扩大,刺激性气味严重扰民,居民不断向南通市环境信访投诉举报中心投诉。  

施工方是如何修复土壤的?为何修复过程中有刺鼻气味泄漏?修复好的土壤真的没有污染了吗?面对公众的诸多疑问,近日,南通市环保公益联合会组织召开了姚港化工区土壤修复项目污染防治圆桌会议。  

来自场地附近的光明新村、光明西村、虹桥南村的居民代表和南通市环保公益联合会会员代表,与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质控单位、监管部门的代表们面对面对话交流,揭开土壤修复的神秘面纱。  

居民实地走访  

弄清工艺流程  

作为本地环保民间组织,南通市环保公益联合会从2013年10月23日土壤修复工程正式开工起就密切关注项目进展。  

项目实施一个月后,2013年12月10日,南通市环保公益联合会组织了市民代表、高校环保专业师生、原企业退休职工代表、周边居民代表、媒体记者约50人实地查看修复作业。  

通过实地走访,居民了解到:开挖深度为5米,污染土壤处理能力500立方米/天~1000立方米/天,修复分常温解析和热解析两部分。  

常温解析技术是在密闭的充气式膜结构车间内,通过专业土壤解析设备对污染土壤进行筛分和破碎,将污染土破碎成直径小于5厘米的颗粒,并添加修复药剂进行机械扰动、混合,使得吸附于污染土壤颗粒里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解析和挥发,并最终通过膜结构车间配备的活性炭尾气处理系统得以去除。  

常温解析处理完成后,再进行土壤热解析处理等工作,就像给污染土“蒸桑拿”一样,将其中的半挥发性污染物蒸发出来,然后经过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燃烧室、冷凝塔、布袋除尘等工序,使污染土“脱胎换骨”,最终经检测达标后,回填原地块。  

通过参观,土壤修复的神秘面纱被掀开,公众表示能够接受。  

气味扰民严重  

环保部门叫停  

一年后,也就是2014年12月中旬,随着开挖面的扩大,刺激性气味严重扰民,居民不断向南通市环境信访投诉举报中心投诉。  

居民提出各种疑问:企业已经搬走很长时间了,怎么还会排放出刺鼻难闻的有害气体?为何以前没有这么重的味道,冬天是雾霾的高发季节,是不是土壤里的有毒有害物质和雾霾发生了二次反应?烟囱里排放的气体是否超标?……环保“12369”热线几乎被打爆了。  

由于环保热线的接线人员不可能回答居民的所有疑惑,引起了举报人极大不满。有举报人直接将通话记录贴在当地热门论坛上。围观网友中,不断有人加入,用煽动性的言辞夸大污染程度,导致网民情绪放大,网络秩序一片混乱。  

更有甚者,有网民直接跑到土壤修复现场要求了解真相。项目经理谭秀勇拒绝了网友参观工地的要求,网友又继续在网上吐槽,并将矛头指向南通市环保局,质问其是否已经介入协调解决。  

一方面是客观存在刺激性气体,另一方面是网上围观和网下行动结合形成的巨大舆论压力。  

2014年12月23日,南通市环保局通过网络发言人在网上发帖:“近日,我局接到众多投诉,反映姚港化工区土壤修复过程中气味污染严重。经查,主要是污染土壤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排放。尽管施工单位采取了喷洒气味抑制剂、开挖面覆盖薄膜等措施,但收效不大。我局已要求施工单位暂停土壤开挖,进一步完善污染控制方案,在确保不再扰民的前提下方可复工。我局将强化对这一区域的执法监管,也欢迎市民参与监督,一旦再次出现污染,将继续责令停工。”  

组织圆桌对话  

共商问题对策  

2015年1月16日下午,南通市环保公益联合会组织召开了姚港化工区土壤修复项目污染防治圆桌会议。  

来自场地附近的光明新村、光明西村、虹桥南村的30位周边居民代表和媒体代表走进姚港化工区退役场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现场,参加现场交流活动。  

市民代表参观了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常温解析车间、热解析设备区和修复待检区等,施工方负责人现场讲解污染土壤修复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原理。  

在修复待检区,市民还可近距离观察修复完成的达标土壤,感受修复前后在气味、质地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消除对“污染场地治理”的认识误区。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交流会上,来自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与市环保局、业主公司、北京建工修复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同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一进行答疑解惑。  

施工方项目负责人李建权首先介绍说:“目前已经完成整个工程量的75%,工程延期势在必行,至于目前土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异味,主要来源于有机磷农药污染区块的开挖。”  

话音刚落,现场立即有人提问:“在项目被叫停后的第二天,我仍然看到炉子在冒烟,你们如何解释?”  

施工方立即回应:“热解析炉内温度达到1000多摄氏度,从关闭到不再冒烟至少需要36小时,热解析设备排放的白色气体是水蒸气在烟囱出口处遇冷凝结成的水雾,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参加圆桌会议的光明西村居民郭心德坐不住了,激动地说:“一定要向左邻右舍做好解释宣传工作,真正有味的是地下污染土开挖时散出来的,这不仅有关修复土壤,也在修复人心。”  

在确认热解析阶段不是废气的主因后,多方经过激烈讨论,达成5点共识:一是在待挖区域新建“密闭大棚”,开挖作业在密闭条件下进行;二是通过原位药剂注射方式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三是对场地堆放的待处理土方进行覆膜阻隔,减少气味扩散;四是建立24小时环境监控巡查机制,同时与气象部门实时联动,在气压、风向、风速不利的条件下停止相关作业;五是采取喷洒气味抑制剂、土方运输车辆苫盖、场地道路硬化、及时清扫洒水等辅助措施,尽量减少异味产生。  

主办方表示,过去土壤修复施工现场相对封闭,再加上民众环保专业知识有限,易造成误解。这次活动参观的一线车间和设备,均为公司乃至全国同类项目首次对外开放,目的是让公众真正了解土壤修复的全过程,切身参与到土壤修复工作中。同时,公众与施工方代表、环保专家进行面对面讨论、问询和答疑,是对土壤修复知识的一次普及,体现了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项目重新复工  

聘请居民监督  

施工方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以上几点共识具备了实施条件:场地道路进行了全新硬化;场地堆放的土方也被塑料薄膜无缝覆盖,同时在基坑底部进行了覆膜;浓厚的白色泡沫——抑味剂覆盖在土壤上;用于监测风向、风力、温度、气压等数据的一座小型气象站也建成,避免在不利气象条件下进行相关作业。  

2015年1月27日凌晨,姚港化工区土壤修复项目工地热解析设备点火运行,这标志着这一项目启动复工。  

当天,南通市环保公益联合会举办的第二次圆桌会议暨公众监督员聘任仪式同时举行,8名来自姚港化工区周边社区的居民集体“上岗”,即日起履行监督这一区域异味控制的职责。  

手捧鲜红的聘任证书,公众监督员王丽培表示,她将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对项目周边进行日常巡查,对各项异味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进场检查,发现问题会及时向施工单位及环保部门反映,并督促项目进行整改。  

南通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秦星说:“为强化日常监管,环保部门派人每天到现场及周边地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如问题严重会再次要求停工。”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树鹏表示:企业真诚地接受监管部门以及市民监督,并感谢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新闻资料  

公众有参与土壤修复权利吗?  

公众参与是污染场地评估与修复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公众是污染场地的直接受害者,有权了解污染场地的信息并对场地评估与修复发表建议。  

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尚在制定中,造成污染场地修复缺乏公众参与法律保障,国内关于污染场地评估与修复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方法基本是空白。  

目前,国家正在加紧制定指导场地评估与修复的相关政策文件,为污染场地评估与修复过程中公众参与提供依据和制度保障,指导场地评估与修复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活动,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保障公众权益,让公众在各环节中享有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并享有获得信息与发表建议的权利。  

公众参与土壤修复有何作用?  

●有助于环境保护  

——政府的有限性和局限性需要公众参与  

——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促进公众发挥环境监督作用和保护作用  

●有助于社会稳定  

——公众希望自己的环境权得到应有的尊重  

——公众参与是改善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关系的桥梁  

——公众参与有利于加强公众对修复项目决策的了解、理解和支持,避免由于流言恐慌引发群体性事件  

●有利于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有利于环境行政部门提高决策执政效率  

——公众参与是法律监督的一种手段,是政府行为的一种补充  

——公众支持和参与有利于科学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要修复土壤,更要修复民心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