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污水告别“长途旅行”
中石化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桩1接转站的改造升级,让采油污水一下少走了16公里“冤枉路”。
长途旅行变短途,这项可实现“就近分离、就地处理、就地回注”的污水处理技术成为低油价下胜利油田效益开发的“宝典”。
“路途”遥远,水多成患
大部分油田都靠注水开发,用水洗油,就像洗衣服一样,在地层中一遍遍地洗。油水混合液采出处理之后再注下去,形成“大循环”。
“采油厂是名副其实的采水厂。”桩西采油厂副厂长钱钦说,桩西采油厂日产污水超过4万立方米。无数滴采油污水组成了桩西全厂每天4万余立方米的污水量,汇聚成整个胜利油田日均70万立方米的总量。
桩西采油厂桩1接转站站长陈承峰经历了油田开发从“采油”到“采水”的变迁。他所在的桩1接转站每天处理的24000立方米液量中,仅有千余吨是油,剩下的全部为采油污水。距离联合站偏远的计量站,需接转站为过路液量增压,否则无法输送。在这个大循环中,提液、输送、处理、输送、回注,每多走一公里,就要多耗电。
此外,污水增多,联合站的处理能力告急。桩西采油厂唯一一座联合站于1992年投产,采出液处理能力24000立方米/天,污水设计处理能力20000立方米/天。油田开发初期,含水较低,采出液量少,集中到联合站统一处理较为节省。“而今,处理能力不够用了。”陈承峰说。
低含水初期的开发建站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高含水产油方式。高含水时期,采油污水长途集中输送,大循环,能耗高,处理费用高,水质也不能保证。
桩西采油厂面临的问题在胜利油田并非个例。胜利油田工程技术管理中心主任工程师王玉江介绍,随着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产液量逐年增加,地面集输站库处理能力不足、联合站集中处理模式污水往返输送能耗大、沿程水质污染严重等矛盾日益突出。
采油污水,在另一层面成为石油工作者头疼的“水患”。从油田整体来看,每天从井口采出的80多万立方米液量中,只有6万多吨油。2013年,油田实现采油污水零外排,这就意味着剩余70多万立方米的液量要回注地下。
水多成患,如果集中在联合站处理,仅桩西采油厂改造费用就高达3.05亿元。这么大的工程,短期内无法实现,势必影响生产。钱钦表示,随着油田含水进一步上升,联合站建成之时,原先设计能力可能已经不能满足油田生产,不得不继续扩建,扩建联合站很可能成为一个无休止的工程。
没有最短,只有更短
按传统思路需要3亿多元的预算,桩西采油厂只花了1.35亿元。其中奥妙在于“不扩建中心城(联合站),多建卫星城(污水处理站)。”
接转站成为采油污水的落脚点,毋须再“跑”去8公里外的联合站,“中点”变“终点”。“别小看少走的一站路,里面可有大名堂。”陈承峰说。
这个厂在五个接转站增加了4个污水处理站,使接转站具备初步的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站把液量中的80%的水分离出来,剩余液量再输送到联合站进行进一步的分离,联合站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迎刃而解。
2013年,桩1接转站还新建一座注水站。接转站摇身一变成了小联合站,采出的液量能“就近分离,就地处理,就地回注”。
从中心城到卫星城,从大循环到小循环,管道半径从大、全、长到专、短。目前污水只需经计量站-接转站-注水站,四站变三站,节约成本效果明显。据了解,在接转站分散处理后,仅污水往返输送电费每年就能节约1000余万元。
在钱钦看来,接转站就地分水和联合站之间的关系,就像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关系。即使没有低油价,可能也要改。
今年4月1日,胜利油田在集输系统全面启动接转站就地分水工程。目前,胜利油田62座联合站已全部采用先分水后加热处理工艺,74座接转站中48座实现短流程水处理,分水量占总液量的71.3%,年可节约运行成本2775万元。
没有最短,只有更短。桩西采油厂就近分水就近到了计量站、井口。桩19计量站3口单井拉油井,日产液91立方米,油2.7吨。原来这些液量都靠油罐车拉走,现在他们直接在井口进行了分离,分离70立方米水,每天只需外运20立方米液量。
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焕泉坦言,低油价拓展了胜利油田的思路,低成本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助于石油企业应对长期低油价的大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