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打造钢柔相济的城市海绵体
武汉,又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不过,这次不是因为“水深火热”的“城市看海”。恰恰相反,是为解决“城市看海”而掀起的“热火朝天”的海绵城市建设。武汉市成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首个进入建设期的PPP模式项目、首个市级财政PPP模式项目——武汉市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南干渠片区)建设工程,日前正式落地。在海绵城市建设PPP模式项目“落地难”已成业界共识的当前,该消息注定会引起“围观”效应。
其实,在这股“围观”效应的背后,还隐藏着一股更为激越的力量引发的社会思考,针对作为该项目社会资本方的国企、人员严重过剩的武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钢集团),如何促使海绵城市建设PPP模式创新落地,进而借助海绵城市建设完成“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的转型升级?据悉,为贯彻李克强总理今年5月23日考察武钢集团时重点强调的“武钢要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一个重点来抓,要做成范例”的指示精神,武钢集团正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区域发展机遇,以海绵城市建设为重要突破口,在海绵城市PPP模式项目建设、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建筑材料的制造等方面,积极参与武汉市城市建设并得到了武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肯定。市长万勇在武钢集团召开的现场办公会上表示,支持武钢改革发展,武汉责无旁贷。相信武钢必将改革脱困、凤凰涅槃,实现地方与企业的发展共赢。而日前召开的武汉市城建重大项目第44次工作例会,则重点研究了《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等,万勇在会上明确要求,武汉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一定要高于国家标准和要求。武钢集团的转型升级,就这样同海绵城市建设,完成了领导层级的战略融合。
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至刚”,无疑是武钢集团的传统本色,而“至柔”,却是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解决最柔弱的“水问题”、做好“水文章”,因了这样的际遇,“钢”柔相济,注定会成为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的另一大特点。武汉,这座昔日“因水而优”,如今“因水而忧”的“百湖之城”,如何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助推海绵城市建设,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无疑是开启了另一种全新模式的探索。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中国海绵城市》记者日前来到武汉,一探究竟。
首个“海绵PPP”项目落地
武汉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包含2个片区,青山示范区和汉阳四新示范区,其中青山示范区(含洪山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东起工人村路、冶金大道,西至建设一路,北抵临江大道,南到友谊大道,延至东湖。汉阳四新示范区(含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约15.5平方公里,东靠长江,南临三环线,西至龙阳大道,北抵汉新大道。试点区域总面积为38.5平方公里,计划三年投资100多亿元,实施项目近300个。
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其目标和特色,今年4月11日出版的《中国建设报?决策参考》上,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曾以《重现百湖之城的“水色时光”——武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坚持“高大上”》为题,进行过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立足丰富水资源的高起点,利用在建设长达26公里的融防洪、景观、旅游于一体的江滩整治工程上获得的经验,力促生态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以有效应对“百年一遇”大雨为高标准,向世界上治水最发达国家、最先进城市学习,引进国际一流专家团队统筹打造功能和景观兼具的城市“海绵体”,以此重现百湖之城昔日的“水色时光”,为河湖密布地区提供中国“智造”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江湖”典范。
在海绵城市建设普遍存在融资难的情况下,如此“高大上”的目标,如何规避“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落地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中“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机制,采取明晰经营性收益权、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号召,武汉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经认真研判、仔细分析,充分听取专家、业主、市民等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依据“连片示范、区域集中”的原则,将青山示范区南干渠区、青山中心区子项目及一号明渠组成《武汉市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南干渠片区)PPP模式项目》包,采用PPP模式建设。同时,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效应,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要求,湖北省财政厅将该PPP模式项目已纳入《湖北省第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库。根据武汉市政府批复的《实施方案》,该项目实施面积4.1平方公里,估算总投资12.74亿元,实施内容含小区公建68个、市政道路11条、城市管渠3条、公园绿地1个及城市水系1条等共计5大类、84个子项目。该项目采取PPP模式合作方式实施,由社会资本方负责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移交等工作。政府按约定授予社会资本经营权。政府授权代表机构(市城建委)通过与社会资本签订PPP模式合同的方式,将项目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维护的权利授予社会资本。运营期社会资本按照合同的约定获取合理回报。合作期满,社会资本将项目设施及为项目配置的资源等无偿、完好无损移交给政府或其指定的其他机构。合作期共10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8年。建设期自合同生效之日起两年内(完工期为2017年10月31日,部分重大项目按照市海绵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时间完成),至项目全部竣工验收合格之日止,原则上建设期不超过两年。运营期自项目全部竣工验收合格或经政府批准项目验收使用后起,项目进入运营期,直至8年运营期满,除非根据合同延长或提前终止。
PPP模式,正在成为全球融资的“宠儿”。从1982年由英国政府首先提出概念至今,短短40余年时间,该模式不但“霸占”了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融资渠道,而且大有掀起“全球热”的架势,至少它正在掀起的“中国速度”已足够引人注目。据财政部相关官员近日透露,截至今年10月末,财政部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信息平台入库项目10685个,总投资12.7万亿元,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1014个,总投资1.72万亿元。仅6月至10月份就新增落地项目395个、新增项目总投资6600亿元,PPP模式项目落地速度明显加快。而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的海绵城市建设,作为PPP模式的重点实践地带,它的一举一动,自然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业界专家分析表示,尽管海绵城市建设的PPP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但跟其他的PPP模式也存在共同之处,那便是都必须遵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颁发的PPP模式项目建设方面的相关要求,在资金来源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注册资金方面,试点城市往往会通过城市平台提供注册资金的基本资金,成立SPV公司(特殊目的公司),而政府也会承担一部分资金。整个SPV公司资金中项目资金占20%~30%。投资中标单位一般以传统的大型建设公司、水务公司、民营企业为主,同景观公司、设计院等形成联合体。而项目融资,企业通常会寻找一些政策性贷款或商业性贷款。此外,保险业对海绵城市PPP模式项目后续的资产证券化也很感兴趣。不过,因受PPP模式整体运行环境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散、小、乱”等特点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PPP模式落地项目并不多。
在“外热内冷”的行业背景和海绵城市建设PPP模式项目的共性之下,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青山示范区(南干渠片区)PPP模式项目建设到底有何特色和亮点,能受到武钢集团及其他大型国企的青睐?据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汪普查介绍,该项目至少具备四大特色:
一是项目涵盖了68个小区公建、1个公园绿地、11条市政道路、3个城市管渠和1条城市水系(武钢1号明渠)等五大块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基本上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类型全覆盖,获得的经验模式更具备推广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价值和效应。
二是项目完全按照“区域集中、片区示范”的原则打包,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改造完成后,有利于呈现片区效应,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将影响到整个青山片区将近一半的人口。
三是项目改造完成后,由于片区相对集中,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改造项目指标的监控,检测“海绵体”效果。
四是项目可以给大型国企转型升级和政府合作摸索一条新的路径。创新融合的方式能更好地践行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
日前,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钢现代城市服务(武汉)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武钢建工为联合体牵头人),成功中标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青山示范区(南干渠片区)PPP模式项目。这不仅标志着武汉市首个市级财政PPP模式项目正式落地,而且也是武汉市成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首个进入建设期的PPP模式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在市财政局的指导下,紧密联系武汉市发改委、水务局、园林局、法制办、国资委、青山区政府、海绵城市建设公司,以《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公共领域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意见》(武政规〔2016〕4号文)为依据,摸索推进南干渠PPP模式项目。由于南干渠PPP模式项目为市级财政第一个PPP模式项目,围绕PPP模式的配套的管理体系、制度不完善,没有成型的实施细则,每遇到一个问题,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便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讨论研究,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探索适合武汉市PPP模式项目的道路。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这是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企改革和去产能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同时给出了“主攻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在汪普查看来,海绵城市涉及规划、建设、园林、市政、环保、水利等多个领域,以前,这些专业之间互相分割,技术封闭,需要重新整合。为此,武汉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联盟,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研究。“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一轮全球增长作出的科学论断,而“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便是制胜之道。而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无疑是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这也正是武汉海绵城市建设在PPP模式项目方面的创新探索,值得关注的价值所在。
今年以来,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加紧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过程的项目、资金、责任、时限、措施和预案,倒排工期,挂牌督办,扎实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年度开工建设目标任务。目前,武汉作为首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唯一的副省级特大城市,已率先完成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该市将在未来15年内划分171个海绵城市分区,最终实现80%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六大优势借“海绵”创新转型
作为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的首要任务,去产能任务十分艰巨。国务院已明确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今明两年压减央企10%左右钢铁和煤炭现有产能。武钢集团连续六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本部已经形成1800万吨生产能力,然而,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等问题,化解过剩产能已是大势所趋。为此,在“十三五”期间,武钢集团既要减产能又要将员工数量从现有的8万人锐减至3万人。如此大幅的减产裁员,企业如何承受?武钢集团决定,通过专业化的整合、平台化的运作、市场化的机制,加快产业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
或许,正是这种“破字当头、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才让武钢集团实时提出了打造五大板块的战略——钢铁板块、城市建设与环保板块、新型材料板块、金融板块、城市服务板块,实现企业转型。这其中,无论是前者的“产融结合、产城结合、产网结合”,还是后者五占其四的“城市建设与环保、新型材料、金融、城市服务”板块,都跟武汉钢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钢建工)直接相关,而这些关联领域的拓展,无疑指向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用武钢集团副总经理、武钢建工总经理汪平刚的话来讲:“武钢建工近年来逐步加快企业转型步伐,着力发掘外部市场,积极探索海绵城市、PPP模式项目等建设领域且开始见成效”。日前,由武钢建工牵头中标的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青山示范区南干渠片区PPP模式建设项目,无疑便是这些“开始见成效”的业绩之一。“由于历史原因,武钢集团包办了社会的一些职能,设立了职工住宅、医院等小区公建及一些水系,并将这些建(构)筑物的维护维持到现在,在供给侧改革的今天,这些以前的福利待遇成为企业承重的包袱,通过海绵城市建设,通过PPP模式,以这些资产为媒介,将国企与政府联合在一起,既可以满足社会进步要求,又可以通过合作减轻企业负担,完成国家供给侧改革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其实武钢建工之所以能同海绵城市建设结缘,完全得益于该公司此前在PPP模式项目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创新探索。在武钢集团党委旗帜鲜明地将“实施创新驱动,提升企业竞争力”作为公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武钢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的理念指引下,“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整合公司内部资源,研究发展城市服务、工业服务等新兴产业,对外输出技术和服务,满足城市和社会需求”为下属企业尤其是武钢建工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心动即行动,武钢建工在把准创新的“脉搏”后,结合自身优势和国家战略,将目标“锁定”在海绵城市建设后,立即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在引起业界舆论高度关注的同时,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比如今年9月29日,由武钢建工集团、武钢研究院负责牵头组织,武钢金资公司、镇江市规划设计院、美国荷瑞然环境咨询公司、江苏满江红设计公司等多家单位参与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交流会,武钢建工副总经理张向阳、城建公司经理高奕及海绵项目筹备组人员参加会议。会上各单位就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国内外城市和地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改造的经验,做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恳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海绵城市建设要做好设计和施工相结合、传统工程措施与绿色生态措施相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与老旧城区改造相结合,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及做法,以此全面推动武汉市生态文明建设。通过该次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交流会,武钢建工与武钢研究院、武钢金资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改造中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蓄存水的水质监测与利用等相关课题进行合作研究,共同助力武汉市海绵城市工程的建设。
近年来,PPP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得到大力推广。相比传统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PPP模式集建设、投资、运营一体化,对承建者的融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后期运营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武钢的品牌优势,以及旗下以建工集团等单位为代表的一批经多年培育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板块,无疑与PPP模式的要求高度契合。在武钢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武钢建工紧紧抓住国家城镇化建设机遇,聚焦PPP模式项目市场,以建设鹦鹉洲长江大桥汉阳接线工程的团队为班底,整合力量专门负责与政府部门对接城建项目,深入学习、研究、分析PPP模式,掌握实施流程,并联合咨询机构协助政府部门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
武钢建工以PPP模式项目为契机,着手布局以武汉市为主体、逐步辐射至周边城市及地区的蓝图,在施工管理、人才培养、互补性合作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全力参与湖北地区PPP模式项目建设,进入新蓝海,为承建“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环境保护等市场化项目打好基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正因武钢建工在PPP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获得了丰富的实操经验,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中标武汉市第一个海绵城市建设的PPP模式项目,为企业下一步向“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在业界专家看来,武钢联合体之所以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至少具备六大优势:
资质方面。武钢建工集团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钢结构制作特级等资质,能完全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各领域的资质需求。
资金方面。武钢集团将参与海绵城市项目和大力发展市政环保产业作为转型的重点方向,并为此成立了50亿元的投资基金。同时,参与发起成立了总额超过4000亿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基金,具有明显的资金优势,具备以PPP模式等先进的投融资模式整体参与海绵城市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
产业链方面。武钢集团有武钢城市投资建设公司、武鑫新材料公司、武钢建工集团、武钢城市服务集团(下辖绿化公司、物业公司、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等下属公司,可以从投资、新产品研发供应、项目施工、后期营运管养等全产业链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减少业主的协调工作。而这,也是目前不少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旧城区的项目,建设难,后期运维更难。
循环经济方面。武汉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透水砖、透水砼,大都是采用武钢集团的钢渣等废弃材料进行二次资源开发研制而成,充分体现了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理念。截至目前,系列产品已通过国家建材检测中心(CTC)检验,核心指标透水率、抗折强度等均高于国家标准,抗压强度完全符合标准要求。据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设节能处副处长彭波向《中国海绵城市》记者介绍,今年10月,武钢集团金资公司参与青山区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改造项目工程,向三大住宅小区透水改造工程项目供应透水混凝土、彩色透水砖等产品,在青山区临江大道、临江港湾小区等海绵城市建设改造项目上,经过今年雨季的考验,效果良好。这标志着武钢集团海绵城市系列产品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产品研发实验试点阶段迈入全面市场化推广应用阶段。
管理方面。近几年武钢集团相继以BT模式承接了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两岸接线工程(汉阳段)、国博大道、广华路(古田二路-园博园东路)等工程,投资总额达45亿元,均按期完工通车,目前第一笔回购款城投公司已支付。目前正在建设宝丰路北路延长线、东西湖稻香苑保障房等工程,投资额在10亿元左右。这些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成功交付,说明武钢集团有能力建设好海绵城市。
人员方面。海绵城市建设完后,需要大量的后期运维管理人员,武钢集团正在推行人员转岗分流,大量有技术、能吃苦耐劳的武钢集团产业工人,能顺利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后期管养任务。项目的运维水平,直接关系着项目的生命周期,也是决定PPP模式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同时,这也是对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武钢集团时强调的“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要保证企业富余人员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社保要兜底”的指示精神的创新实践。
具有先发优势的武钢建工,并没有满足于这些优势,而是站在这些高起点上,谋划着更大的创新之道。中标后的武钢建工联合体,从海绵城市建设全周期出发,从规划源头开始,着手布局全方位推广“海绵文化”。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面广,领域众多,尤其是老城区改造,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因此,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后期的运维绩效,更离不开“全民参与”。而这,必须建立在市民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充分认知上。但海绵城市建设毕竟属于新鲜事物,截至目前,真正了解实情的市民并不多。为此,武钢建工联合体决定在武钢博物馆内专门设立一个“武汉青山示范区南干渠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多媒体数字展厅”。据全程参与了武汉市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南干渠片区)建设PPP模式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武钢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黄云海介绍,该展厅以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作为展示技术,使用最新的影视动画技术,三维立体技术结合独到的图形数字和多媒体技术,以数字灯光沙盘、综合展板、三维立体动画、VR虚拟交互技术、过程监控技术来集中展示武汉青山区南干渠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人机交互方式的展厅形式。设置板块主要有领导关怀、海绵理念、海绵技术、再生资源、未来展望等。其中,还将在博物馆院内布置实物展示,通过博物馆院内建设的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砖铺装、生态树池等,综合展示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
由于融入了各种高新科技技术,让海绵城市展厅极具内涵和吸引力,通过对视频、声音、动画等媒体加以组合应用,深度挖掘展览海绵城市所蕴含的背景、意义,带给参观者高科技的视觉震撼感,在向市民全面普及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理念、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等全周期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全产业链知识的同时,还借助“海绵体”,创新驱动武钢研究院的研发体系、武钢金资公司的钢渣生产体系、武钢工技集团的实时监控体系、武钢建工集团的市政建设体系的全面发展,大大提升武汉海绵城市建设及武钢集团建设大军的品牌价值。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武钢建工全程参与了上述项目,尤其是作为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青山示范区南干渠片区PPP模式建设项目中标联合体的牵头人,能从众多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中胜出,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证明,而武钢建工仅仅只是武钢集团转型升级中的一支生力军。它的“华丽转身”,让我们有理由坚信:一个“钢”柔相济的新武钢,一颗“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的明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而与之相随的,则是武汉将重现“百湖之城”的湖光山色,再次成为令世人艳羡的“东方芝加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