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远扬的鱼市场化身城市新地标
渔人码头旧景
渔人码头新貌
◆本报记者蔡新华实习记者陆彧童
上海市著名的江浦路鱼市日前正式转型为“东方渔人码头”。过去叫卖声不绝、鱼腥味弥漫的市场,如今已是一个整洁的新型码头,有望成为上海的时尚新地标。
同时,今年6月底,杨浦大桥以西、杨浦滨江南段2.8公里岸线也已全面贯通。轨道18号线、江浦路隧道、旅游巴士等多条交通线路将全面为整治后的东外滩“引流”助力。
湿、吵、腥“老鱼市”
化身历史底蕴“新坐标”
杨浦东外滩,又称江浦路鱼市场。位于江浦路杨树浦路的上海鱼市场,始建于1938年,曾是上海鼎鼎有名的老鱼市场,其码头岸线长200多米,有5个卸鱼码头,另有1个是等待卸鱼的停泊码头。江浦路鱼市场紧靠黄浦江,上海从今年开始实施滨江贯通工程,要拆除沿江工厂、码头和市场。
据附近的摆渡客说,以前每当卸鱼时,冰鲜鱼的冰一融化,地上就是一片腥臭的脏水。在市场的角落不时能看见杀鱼后留下的内脏和血迹,污水横流,不堪入目。鱼腥味随风飘散,浓烈的气味渗透到鱼市的每一个角落,不管是附近丹东路江面轮渡上的摆渡人,还是江浦路上的行人,都被这鱼腥臭熏得呛鼻。市民对此非常不满,投诉终年不断。
家住附近的李先生过去几乎每天都要从这片区域路过:“坐28路电车每次经过这里,车里就会涌进一股鱼腥臭味,很久都散不掉。”
经过改造,翻新清理旧码头,规划设立新建筑,如今的滨江南段已焕然一新,成为风景优美的“渔人码头”,而曾经“臭”名远扬的鱼市场也融入了渔人码头的700米滨江大道和商务办公楼群。
不同于大部分景区生鲜烧烤、观日出赏落潮的渔人码头标准设定,滨江南段新建的“东方渔人码头”更注重环境管理和氛围制造。除了游乐设施和优美的景观,其历史文化底蕴也不容小觑。
全线贯通的杨浦大桥以西、杨浦滨江南段2.8公里岸线,从东至西分布着上海船厂、杨树浦水厂、新怡和纱厂、中国第一鱼市场、丹东路渡口等承载着上海百年工业文明的老厂房、老建筑,而“东方渔人码头”便处于这条杨浦百年工业博览带的核心位置。
在渔人码头步行,可以看到不少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如形似弯曲水管的江边照明路灯,路边随处可见的码头搬运工、纺织女工金属雕像,就连专门铺设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上,也在每隔100米处记录下了“中国第一海洋鱼货市场Since1946”等曾经名噪一时的工厂名称。
摆脱了“湿、吵、腥”的污染干扰,市民和游客可以静下心来在这一条人文历史街上畅游,感受上海百年历史。
东外滩腥臭不再
成为市民游玩休闲新去处
“以前孩子们路过这里就捏着鼻子跑开了,现在却心心念念想要到这儿来一趟。”附近一所小学毕业旅行队伍的带队老师笑着告诉记者。
恰逢毕业季,不少附近的中小学选择将渔人码头刚建成的体验式主题乐园作为毕业旅行目的地。整洁的街道、崭新的游戏设备、南方少见的“冰雕”等都让孩子们欣喜不已。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乐园于6月底正式开幕,此前处于试运营状态,迎接了大批学生客源。此外,乐园所处的“东方渔人码头”商业项目也将于今年10月正式与广大市民见面。
没有了鱼市的叫卖,没有了杀鱼留下的血迹,也没有了浓烈的腥臭,“渔人码头”在大转型后更加整洁,更加现代化,但滨江情怀依然保持不变。
一旁的亲水步道上,三三两两上了年纪的市民在散步。家住附近的小张搀扶着年近70的爷爷漫步在大道上。小张告诉记者:“看着江潮拍岸,芦苇随风动,古朴的煤气灯和高楼大厦相互辉映,就好像同时看到了过去和现在的上海。”
“东方渔人码头”项目公布至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会继续用匠心来维持这份整洁、情怀与文化,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融合古朴与摩登,在创造最大化观赏江景视线的同时,又为黄浦江两岸美景群增添一道新的风景,唤起一份上海码头的文化记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