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优良天数达二百三十五天
据四川省成都市环保局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市优良天数达到235天,优良天比例为64.4%,且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SO2、NO2、PM10和PM2.5年均浓度较2016年分别下降21.4%、1.9%、14.3%和11.1%。
据了解,2017年以来,成都市各级各部门持续实行成都“治霾十条”、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等务实措施。其中,在压减燃煤方面,全市基本实现燃煤锅炉“清零”,已完成804台燃煤锅炉的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在治污减排行动中,对14148家“散乱污”企业全部进行清理整治,严防“死灰复燃”。在清洁降尘中,将1358个符合安装条件的建设工程项目全覆盖,安装扬尘在线视频监测设备,建设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加密建成209个空气微站,目前已全面联网使用。同时,在控车减油行动中大力推进机动车路检和场检,并全面完成2.3万余辆黄标车的淘汰任务。
为了使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都市在地方立法和建章立制上下了“硬功夫”。2017年1月12日,公布了《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办法》,倒逼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9月30日,发布《成都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加快实现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管理法制化、规范化;11月6日,发布《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版)》,将预警分级由原来的3个等级划分为4个等级,标准以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判别依据,使之更加精细化、严格化。
此外,成都市还同步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专项督察、臭氧防控专项行动,严格区(市)县空气质量和重点工作目标考核,针对发现的各种违法行为和违规现象,坚决以“零容忍”态度惩处打击,绝不手软。
在保持各项行动“雷霆”风格的同时,成都不断探索求进,科技治霾行动呈现出高效率、高成效的特点,助攻蓝天保卫战。
2017年以来,成都协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实施了“多尺度喷淋喷雾除霾技术”项目,组织成都市气象局、中物院成都科技中心等单位在人工增雨、逆温层人工影响、雾霾吸除、汽车尾气治理等领域开展了一大批雾霾治理技术项目。
成都市天府广场周边,超细清水雾技术已经“上岗”。水通过高压以雾状的形态喷出,可以产生直径1~10微米的高速均匀细水雾,降解距离地面10米以内的漂浮扬尘颗粒物,起到除霾、降尘、降温、增加空气湿度等作用。
此外,成都还加紧研发污染物精准溯源系统,目前已建成5套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构建了全市生态环境网络监管体系,同时,抓紧推动3D气溶胶激光雷达、“呐思系统”、超细清水雾、大气电离技术、冷却技术应用等重点科技治霾项目在全市实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