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传统习俗如何应时而变?

更新时间:2018-08-24 10:04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7955 网友评论0

编者按  

近日有一则新闻引起热议。在安徽省黄山市中心城区的新安江畔,每天早晚时分都有市民洗涤衣物。屯溪城管队员沿河巡逻时,劝导市民不要洗涤。对此,有些市民表示,“洗衣粉基本无磷,我们都洗了几十年了”。也有市民表示,沿江洗涤是一种生活习惯,“水质保护应该控制企业废水排放”。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其他地方也发生过。比如,四川熏腊肉的习俗由来已久,却影响了大气环境。再如,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秸秆等,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也造成污染。随着环境治理不断深入,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但是未必为人所意识到。  

当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不仅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要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公众践行绿色生活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社会绿色产品服务快捷便利,公众绿色生活方式的习惯基本养成,最终全社会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一些传统生活习俗固然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仍带有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烙印,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生态环保理念注入到传统习俗中,让其变得更适应新时代的环保新要求?对此,本版今日组织相关讨论,以飨读者。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是新时代赋予的责任  

◆赖正均  

在当前生态环保问题十分突出的形势下,老百姓习以为常的传统生活方式必须得到重新审视,并加以转变。  

近日,黄山市中心城区居民沿河洗衣因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被劝阻而引发争议。支持劝阻者的主要理由是沿河洗衣污染河流;反对者则认为这是传统习俗,且不是主要污染源。显然,这是传统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发生碰撞产生矛盾的典型事例,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到生产生活细枝末节时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沿河洗衣是我国一些地区居民千百年来的传统习惯,很多人觉得并无不妥。但从生态环保角度考虑,洗涤污水不经处理直排河道,必然会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在当前生态环保问题十分突出的形势下,老百姓习以为常的传统生活方式必须得到重新审视,并加以转变。  

“天人合一”是中国优良的传统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长期以来受粗放发展观念影响,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超出了自然承载能力。人类与自然唇齿相依,生态环境“生病”了,我们就必须按照照顾“病人”的方式,对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做出适当的调整。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精准把脉当前发展关键性问题,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关切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然深刻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必将带来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全新转变。面对这一时代呼声,我们必须适应变革,拿出移风易俗的决心和勇气,努力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对环境污染行为说“不”,做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环保责任。  

传统生活习惯也需应时而变  

环境治理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诉求,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可因循守旧,要不断去伪存真、求同存异。  

◆刘四建  

在一些城市,与居民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污染源已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北京市为例,5月14日发布的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成果表明,北京市移动源、扬尘源、工业源、生活面源和燃煤源分别占45%、16%、12%、12%和3%,农业及自然源等其他约占12%。  

环境治理工作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参与。北京烤鸭是首都的一张名片,传统做法每年需要烧掉大量的果木柴,对环境污染严重。怎么办?社会发展需要北京烤鸭在做法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现在,北京烤鸭生产过程已成功转型为电烤或燃气烤炉。据笔者调查了解,这种做法的烤鸭味道与传统方法几乎没有区别,而且烤制过程更干净卫生,成本也下降了,劳动强度减轻了很多。  

环境治理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诉求,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可因循守旧,固守不变。环境治理不是简单的取缔行为,而是科学施策,精准治理,实现共赢。如果居民对环境治理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思维上,那是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的失职。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如果污染了环境,就必须进行治理。  

劝导市民不要在江畔洗涤的做法没有问题,关键是要讲究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把环境治理的要求变成老百姓的自觉行为。要以理服人,深入做好调查研究,明确江畔洗涤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污染程度几何,拿出科学依据,用数字说话,取信于民。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入社区和村委会,耐心做好宣传工作,普及生态环境知识,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让市民了解认识江畔洗涤的危害,自觉保护绿水青山。  

“土标准”切不可当真标准  

应当引导公众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和对待“土标准”,让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与时俱进,跟上绿色生活方式的步伐。  

◆王冠楠  

新安江畔洗衣一事受到关注,反映出当前仍有一些市民对环保知识的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人们普遍知道含磷洗衣粉对水体有污染,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但洗衣粉溶于水后呈碱性,如果直排入河,仍会对河流水质产生不良影响。自然水体里的水虽然看起来清澈,其实未经消毒净化处理,可能含有各类致病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近年来,随着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和公众对环境质量期待的提高,能不能像以前一样下河游泳、洗衣服、洗菜,成为老百姓衡量水质的“土标准”。但调侃归调侃,并不能替代科学的监测标准,更不意味着这些行为值得提倡。因此,在顺应百姓期待、持续改善水质的同时,也应当引导公众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和对待“土标准”,让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与时俱进,跟上绿色生活方式的步伐。  

生态文明,共建共享。针对下河洗涤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传统生活习惯,及时进行劝导十分必要。同时,也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升市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建议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专门开辟栏目讨论生活环保小知识,让广大市民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齐心协力共同守卫美好环境。  

◆田丹宇  

沿江洗涤这一问题,表面上是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环境治理方式之间产生的矛盾,实质上是落后的资源使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所致。笔者认为,要解决此类问题,可采取多种举措标本兼治。  

要引导居民参与绿色低碳宣传和行动。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应特别强调以公众的参与度、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政策着力点。建议采取形式灵活、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绿色低碳理念,对公众的绿色低碳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要提升居民对绿色低碳成果的获得感。国内外的绿色低碳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均较为关注公民的宜居度和满意度,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绿色低碳行动。例如,江苏省通过拓展“镇村公交”交通网络布局,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通过乡镇区域联网供水,基本实现了苏南地区“同水源、同水质”。这些举措切实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小了城乡差距,突出了公众对绿色低碳发展成果的获得感。  

要提升城镇用水基础设施水平。城镇环境设施建设主要涉及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和雨水收集、垃圾处理和小镇绿化等。在有沿江洗涤习惯的地区,应建立集中洗涤用水生活区,引导居民集中洗涤并集中进行水污染处理。在管网建设时,应统筹供水管网、排水管网、中水管网改造和消防专项整治等工作,综合解决给排水管网老化、跑冒滴漏、水质安全隐患、污水外溢等问题。在污水处理和雨水收集方面,有条件的小镇应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雨水收集系统,集中处理域内污水;无条件地区应将污水统一收集后排入上级县城污水处理厂,尽可能降低污水无处理排放率。  

声音  

正确看待环境保护与传统习俗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生态环境保护与传统习俗之间在特定时空范围内会出现矛盾?首先,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有限。随着人们驾驭自然、改造自然能力不断提高,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增大,以往司空见惯的行为在当下就可能会污染环境。其次,生态环境保护虽责任有异,但人人有责。不同主体的行为造成污染和破坏的程度是存在差异的。比如,一些企业或污染大户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承担主要责任,但这并不能免除其他主体的环境保护义务。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供给,通过一定的激励或约束手段,对公众搭便车的行为予以规制,或使污染主体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第三,当环境保护与风俗习惯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出现矛盾时,后者要调整自身行为,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岳小花(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环境执法应科学化、人性化  

在一些地区,老百姓在河边洗衣服的情况司空见惯。但从当前环境保护需要的角度看,这种行为对水体会造成污染。处理这类涉及民俗传统和生态环保之间矛盾的时候,要更加慎重,以免引起群众的反感。要向民众解释清楚,这种传统和习惯在当前环境容量饱和的情况下,会污染水体环境。要以科学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告诉市民这种行为究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多大。要认真分析传统生活习惯的合理性,将合理的部分传承下去,对当前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习惯要彻底改变。要人性化执法,不能靠一纸禁令了事,要争取民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支持。  

——姜文来(中国农业科学院)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要通过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大学这一关键链条,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公民文明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培养人们从小就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亲近绿色的良好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既是新时代移风易俗的客观需要,更是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希望所在。  

——但家文(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  

区分传统习惯的差异和差距  

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是否需要改变?经济社会在发展,生活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传统习惯变与不变要结合实际,既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因为矛盾而止步不前。只要是符合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传统习俗的精华可以小心呵护。但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勇于改革创新,区分差异和差距:是差异的,需保留特色;是差距的,就要想办法迎头赶上,让美好生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睢晓康(河南安阳市环保局)  

江畔洗衣宜疏不宜堵  

江畔洗衣宜疏不宜堵。要让市民清楚,江畔洗衣既不是民俗,也不是文化景观。如果因为家里洗衣难,用水困难,就需要及时告知城市供水管理部门,保障市民正常用水。可能有的市民认为,江水看起来很清澈,浣衣又不用花钱,何乐不为。殊不知,你洗我洗众人洗,再干净的河流也会遭到污染,沿江居民的饮水安全就很难保障。  

——梅惠(湖北大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传统习俗如何应时而变?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