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重污染天气是发展方式问题,排放量远超环境容量
“重污染天气等环境问题确实和气象因素有关,但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还远超环境容量。”针对近期京津冀等地区的重污染,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2018年11月30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
2018年1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出现四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专家们还在对今年的气象条件影响进行深入研判。可以看到重污染天气的过程确实和气象因素有关,前一段时期的大范围大雾天气和沙尘天气,都加重了重污染的程度。”刘友宾表示,经生态环境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预测,今年秋冬季的形势比较严峻。
自2013年《大气十条》引发以来,经过数年的空气治理,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一度极为严重的雾霾问题。不过,秋冬季节由于污染扩散条件较差且供暖燃煤使用增加,形势往往严峻。据2016年7月中国工程院对《大气十条》发布的中期评估报告,重污染67.4%发生在冬季,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重污染高发区。
2018年秋冬季期间,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对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下降比例”“重度及以上污染减少天数”提出目标任务,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下降3%左右,汾渭平原下降4%左右。
除却对PM2.5平均浓度与重污染天数提出目标要求,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方面,刘友宾介绍,经不同部门的协调与共同努力,区域应急联动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专家评估,2018年11月23日至26日的污染过程与2016年11月24至26日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类似,在采取应急减排措施之后,此轮污染过程的持续时间和污染程度均明显减轻,污染峰值浓度比2016年过程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北京市在污染过程持续了将近72小时后才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不过,刘友宾表示:“目前我们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还不太稳定,遇到气象条件不利的时候还有波动和反复。就像一个人在大病初愈以后,稍遇风寒就可能感冒咳嗽。”
“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还远超环境容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是我国重化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占全国7.2%的国土面积,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钢铁、焦炭、电解铝、平板玻璃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此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86.1%,柴油车污染已经成为交通领域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刘友宾表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处在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
发布会上,谈到福建碳九泄漏事故,刘友宾回应强调,任何试图掩盖真相的做法,都是愚蠢、错误、徒劳的,最终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司长柯昶介绍,目前事故周边大气和水质质量基本恢复正常,但是由于碳九泄漏的组分十分复杂,环境部将高度关注其后续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损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