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畅游养猪“蓝海”全靠好技术
图为吉林省农安县正对玉米地进行沼液还田。
中国环境报记者赵娜
离春节不到俩月了,届时很多地方会用猪肉制作成各类佳肴,端上年夜饭的餐桌。人们在享用着这些美食之际,可能想不到,这些猪肉的产地正在发生变化。
近几年来,南猪北养已成为大趋势。国内大型畜牧业龙头企业相继布局东北地区。作为国内第二大养猪集团的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就是其中一家。记者近日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进行了实地探访。
从南向北转移,大企业带来科学养殖理念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在评估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对全国养猪区域做出了明确划分。被划入“约束发展区”的地区恰恰是我国猪肉的主要产地,大多分布在南方水网地区。被划入“潜力增长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已成为“南猪北养”生猪养殖业的“蓝海”。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卜元卿表示:“以前,我国养猪集中在南方地区及华东、华中地区,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如污染排放易、人口密度大、猪肉需求高、运输成本低等。但是,畜禽养殖业给水环境带来比较大的压力。所以,近几年提倡把生猪产能转移到环境容量大的地区。”
东北是中国的“大粮仓”,耕地面积广,且没有密集水网,相比约束发展区,可以承载较多的“二师兄”。这些“诱惑”,吸引着企业纷纷踏足。
但是,还有一个令人忐忑的因素,就是低温。牧原于2016年4月从河南总部派出两个考察团赴吉林和辽宁进行考察。他们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吉林省农安县。
“没来东北之前,认为这里冰天雪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养猪。但考察之后发现,东北非常适合养猪。”牧原吉林区域总经理李亚杰说。“东跑西颠,离不开农安。”这句顺口溜反映出农安县作为粮食大县的地位。牧原已在农安县建成3个养殖场,养殖规模达30多万头,目前生猪存栏量约13万头。
从养猪成本看,饲料通常占养猪总成本的70%,而玉米又占饲料成本的70%。
李亚杰表示,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地之一,就近养猪自然可以节省饲料成本。
农安县作为吉林省唯一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投入了4000多万元整县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也希望大企业落户。
农安县环保局局长余鹏程表示,牧原在农安县落户时,选址上要求远离水源地、功能区、居民区,在土地消纳量大的地方选址,并通过环评“三同时验收”。牧原作为上市集团,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比小型企业做得好,带来了新的更科学的养殖理念。以前,当地有的企业不太重视环境保护,建了设施也不一定用。而正规大企业的到来,可以在环境保护上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利用先进技术从源头控水,粪污处理成本大大降低
猪每天产生着粪尿,很多养殖户用大量的水来冲洗,粪污处理成本难免会增加。但是,牧原东北区域环保负责人赵顺旺告诉记者,在牧原,每上市一头猪仅需要约1.8立方米的水。
这么低的用水是如何做到的?这要从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猪舍用漏缝地板说起。
猪舍采用全漏缝地板,猪排泄的粪污通过踩踏重力作用,直接落入粪道。在整个饲养期不用冲洗猪圈,粪水来源只有猪产生的粪尿和转栏过程中冲洗、消毒圈舍的水。
此外,源头控水还表现在各环节。比如,持续创新改进猪用饮水器,从鸭嘴式饮水器到碗式饮水器,再到正在使用的限位饮水器,让每头猪减排污水1650升。
猪转(出)栏后,需要对猪舍进行清圈消毒。传统方式是用普通水管冲洗,但会浪费大量清水,而采用高压水枪,使用少量清水就能完成。清圈消毒用水量由以前的15吨/单元降至3吨/单元。
先进技术可以减少耗水量,从而削减粪污量。那么,饲养环节如何节水?
原来,牧原实行水表计量。每个猪场安装总水表,工段安装分水表,每个猪舍安装支水表,公司制定了用水标准,奖惩均为每吨10元。
赵顺旺说:“若用水超标,会对场长、饲养员进行相应处罚。”通过一系列源头控水措施,每上市一头猪耗水约1.8立方米,粪尿产生量为1.1立方米~1.5立方米。
除了控水,还进行臭气处理。比如,场区建有除臭网等。各区域还成立了臭气识别7人小组,每周两次围绕厂区及村庄周边做臭气评估,识别臭源,治理臭气。
在清洁生产方面,李亚杰表示,为克服当地冬天气温低这一难题,已经通过创新研发出无供热猪舍,不用锅炉燃煤燃气进行供暖,为公司养猪事业在东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粪污还田将“养猪”与“种地”完美结合
今年,农安县部分农户家在玉米收割后,施上了牧原免费提供的沼液作为底肥,正等待明年春天开始新一轮的播种。
牧原历经20余年的探索,已经实现了“全部粪水资源化利用”。赵顺旺介绍说:“每年会对玉米地施用1次~2次沼液,分别是在玉米播种前或收割完后。一亩地每次可施沼液20吨左右。”
卜元卿表示,粪便是一种资源,用于农田是进行养分输入,可节约化肥使用。但沼液还田要符合农田利用环境标准,规范使用量和使用方式,防止还田变排污。
在牧原农安12场周边的田间地头,可以看到有多个小白房子,里面藏有沼液管道的开关阀门和管道接口。
大成村崔永生经上岗培训后,成为一名现场操作的技术人员。“如何浇灌,多长时间挪管,多少地需浇灌多少沼液。”崔永生说,对这些都要熟练掌握。
同时,在养殖场内还设有流量控制仪,依据支农管网的流量、喷带辐射面积,通过控制还田时间来把控每亩地的还田量。崔永生说:“很多人都想多浇灌一会儿,这是不行的。”
崔永生在成为技术人员之前,没有用过沼液,今年对自己家的15亩地用沼液施过两次肥。施沼液前,15亩地产量约2.1万斤,施沼液后产量达到2.5万斤左右。“今年干旱,不然产量还能高些。施用沼液后玉米棒大,颗粒也更饱满。”
大成村村民孙茅超以前家里养过三五头猪,粪污会用来还田,所以他能接受沼液还田。今年4月,他对家里的30亩地施过一次沼液,省了1000多元化肥费用。6月追肥时,也可以减量使用化肥。对于沼液效果,孙茂超给出了肯定:确实好。“跟相邻的别人家未浇灌沼液的地相比,自己家苞米长得格外好,增产不少。”
一开始,有些百姓不敢用沼液。如今看到了实效,争相施用。大成村村支书林茂忠说:“以后用沼液,得排号了。”
目前,牧原的沼液辐射到厂区周边3公里土地使用,农安县共计3万多亩。林茂忠表示,希望明年自己家苞米地也能用上沼液。据了解,明年4月,农安县将增加8000多亩沼液用地。
针对固体粪污,牧原明年开春将在农安县建设1个有机肥厂,将辐射到周边20公里~30公里的散养户,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关链接
土地消纳能力与养殖规模匹配
牧原在规划养殖场建设规模时,会根据周边土地面积来确定,让土地消纳能力与养殖规模相匹配。同时,由于气温低,牧原在东北建设的都是黑膜沼气池,并进行了扩容,可以储存一年的沼液。
“养殖场建好后,会对周边土壤进行检测,并对周边农户建档立卡,提供精准的农技服务。”牧原东北区域环保负责人赵顺旺表示,依据场区周边土壤养分含量、作物种类、作物种植方式以及试验田的数据来确定各场还田量,实行“一场一策”。
一个地方最大的容量是土地。在东北,玉米种植带和畜牧养殖带紧密结合,形成了农业发展的一个良好经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