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连续7年大力治水护水
与2017年同期相比,2018年湖北省十堰市水质提升断面达7个,其中5个由Ⅱ类提升为Ⅰ类,丹江口库区水质长年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17个饮用水水源地100%达标,全市35个考核断面有33个达Ⅰ~Ⅲ类标准,占比94.7%,其中Ⅰ类水质5个,Ⅱ类水质达27个。
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说,这是十堰连续7年大力治水护水的结果。
投入近20亿元,治理5条不达标河流
记者了解到,因先建厂后建市、先生产后生活、先建设后规划等历史问题,十堰过去有犟河、神定河、泗河、剑河、官山河5条河流污染严重,全部为劣Ⅴ类黑臭河流。
“过去我们现场监测人员出门监测时都要随身携带一壶清水。”十堰市环境监测站党委书记刘刚说:“监测完手上都是黑的,得赶紧洗手,不洗一会儿就发红”。
为啃下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这一“硬骨头”,2012年底以来,十堰市不等不靠,编制出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方案,并将其治理纳入“河长制”,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河长”,重点围绕5河流域沿线“百沟千口”,即80多条支沟近千个排污口等进行大规模整治。
十堰创新先建设后付费的“自带干粮擂台赛”方式,对好的污水处理技术全面推广,让不达标者退出市场。
十堰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吴芳说,十堰采用PPP模式,引入深港环保公司、北京排水集团、碧水源公司等多家第三方治水权威公司,目前十堰汇集国际先进污水处理工艺高达26种,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处理技术博物馆。
截至目前,十堰累计投入近20亿元,通过大力实施截污、控污、清污、减污、治污、管污六大工程治理5条不达标河流,累计清除污泥和垃圾561万吨,清理整治排污口590个,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成生态跌水坝16座,建设生态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200多公里。
同时,为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十堰还清理网箱18.2万只,关闭规模化养殖场134家,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耗能企业560家,对全市1578个村庄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累计建成20万吨/日人工快渗工程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十堰市茅箭区的泗河人工快渗工程现场,看见1名工人手推翻沙机,正在犹如沙田的人工快渗池中翻晾细沙。
翻晾细沙,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污水。据负责建设运营这一人工快渗工程的深港环保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用耙子翻沙,整个沙池翻一遍要三四天,现在改用翻沙机后,两天不到就可完成,效率提高了一倍。
记者了解到,泗河人工快渗工程采取高密度沉淀+人工快渗工艺,占地70亩,建设有24个人工快渗池,日处理污水6万吨,出水水质可达地表水Ⅲ类标准。
十堰市环保局环科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畅军庆说,2017年泗河断面水质考核达标,2018年水质进一步优先,作为泗河“守门员”,这一工程功不可没。
记者了解到,十堰城区目前在神定河、泗河、犟河等河流累计已建设日处理能力20万吨的人工快渗污水深度净化工程。
畅军庆介绍说,按当前国家规定,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后可直接排放水体。但为提升入库河流水质,十堰在污水处理厂后面增设人工快渗为主的“守门员”工程,以进一步净化水质。
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
2017年起,十堰全面推行“河长制”,明确提出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建立健全以各级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市、县(市、区)、乡(镇、街办)、村(社区)四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其中,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任第一总河长,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总河长,分管领导同志任副总河长。
对于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穿城河流及入丹江口库区5条河流,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分别担任河长。而对各河流所在县(市、区)、乡(镇、街办)、村(社区)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担任。
目前,十堰全市已累计明确市县乡村4级河长2800多名、民间河长90多名,竖立公示牌1283块,出台挂牌督办、工作督查、信息工作等11项制度,以各级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四级河长制责任体系不断健全。
在一次河长制工作会上,市委书记张维国强调:河长制是“责任制”而不是“冠名制”,各级河长要切实履行好包干河流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
言必信行必果。2018年市委书记张维国,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武等市级河长带头,多次深入环丹江口库区巡河,各级河长巡河蔚然成风。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十堰市级河长累计巡河86人(次),委托联系部门巡河100余(次),县级河长巡河1126人(次),乡级9361人(次),村级河长巡河实现常态化。
此外,十堰市推进全市完成97座加油站373个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完成固废问题整改36件;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59起;搬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家;推进全市40座电站建设生态流量泄放远程监控系统;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41起,罚款2100多万元;完成6个水源地9个环境问题整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