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难在哪?
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5月1日实施以来,已经过去一月有余。垃圾分类效果如何?
日前记者走进北京市多个社区进行了相关探访。记者发现,垃圾分类已逐渐成为居民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新版条例实施后,有的小区环境更加整洁,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减少;有的企业因未按规定分类吃了罚单而有所改善;但是,也有多个社区垃圾分类进展缓慢。
为何垃圾分类推进这么难?记者采访了一些居民和管理者,并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就垃圾分类情况建言献策——
“垃圾桶去哪里了?”
在通州区新华联家园南区垃圾转运站前,一排崭新的分类垃圾桶拴上了铁链。小区的垃圾转运站位于东门47号楼对面,后面还有一大片垃圾桶,但各种垃圾暴露在外。
24号楼的于阿姨表示,小区近期实施撤桶撤站、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撤去了原先每幢楼下的垃圾桶,在小区新设了几个垃圾集中投放点。但这一举措带来了问题。
“我们岁数大的常在小区转悠,知道垃圾投放点设在哪儿。但年轻人早出晚归,也不注意物业贴在门上的通知。下楼扔垃圾找不到垃圾桶,有的就随手扔在地上。”于阿姨说,建议物业应在原先垃圾桶的位置放置告示,提示这里不能扔垃圾,并要向居民多宣传小区垃圾投放模式的变化。
据记者了解,该小区现在定点、定时投放垃圾。在定点投放时间段,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会在集中投放点指导居民垃圾投放。垃圾集中投放点小区里设了8个,小区总共2600多户,按照300户一个集中投放点的要求,这已经是最高配置了。
但对于现在的安排,新华联家园南区物业公司负责人也有苦衷:“小区全是板楼,面积太大,集中投放点的设置也不顺利,设在哪儿都有居民投诉,谁也不愿意垃圾集中投放点就在自家楼门前。这8个集中投放点已经改了好几次,导致一些居民不清楚到底该去哪儿扔垃圾。”
该负责人说,目前该小区居民投放变化并不大,分类的压力更多转到了保洁员身上。“垃圾没分好类,清运公司不收,我们都得倒出来,二次分拣。”
“现在小区垃圾分类首先要解决的是垃圾乱扔和集中投放点设置的问题。”物业负责人说,“争取用短时间把更合适的集中投放点确定下来。”
委员建言:
“实行垃圾分类在开始阶段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奇怪,相信市民们一定能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只是需要时间。”全国政协委员徐星认为,方式方法需要讨论,像撤桶撤站、定点定时投放模式可能有些激进,许多人可能不接受这种方式,我们还是需要采用老百姓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
徐星表示,我们国家的垃圾分类回收其实有着自己的特点。“几乎每个居民小区都有‘拾荒者’,一定程度上从事着垃圾分类的工作。”他认为,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中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人力资源。此外,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处理有害垃圾。“毕竟分类只是第一步,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垃圾的危害性,并尽可能重新利用垃圾。”
“混投垃圾”何时了
在丰台区刘家窑北里小区内,设置了大约10组分类垃圾桶站,不少桶站附近张贴了样貌较新的垃圾分类指引。可是下楼投放垃圾的居民中,很多人都将一整袋未分类的垃圾直接丢进某个垃圾桶内。
居民陈先生表示,去年小区内已经放置了分类垃圾桶站,不过一直没人管理,居民基本没有分类扔垃圾的。
刘先生说,他只看到过一位老大爷有时会去查看垃圾桶,平时基本没有人监管垃圾桶和居民投放。
负责管理刘家窑北里小区的蒲安里第一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从5月1日开始正式推行垃圾分类,但由于疫情防控原因,目前还没有开展入户宣传,先期主要对垃圾分类负责人、宣传人员进行培训。
“人手不足是现在的一大困难。还做不到对垃圾桶站的有效值守和监管,主要靠居民自觉。我们正在招募垃圾分类指导员和志愿者,争取尽快配齐人力。”工作人员说,目前小区整体垃圾分类效果的确不佳,很多居民家中只有一个垃圾桶。小区也曾对反复违规投放的行为进行过上报,但主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
有居民反映垃圾桶脏,不愿意用手开盖,希望换成脚踏开盖的垃圾桶。对此,工作人员称会向上级反映。
居民混投的垃圾后续如何处理?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在垃圾清运时,清运员会对混投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暂时弥补前端分类的不足。
委员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敖虎山表示,北京市社区垃圾分类首先需要提高自觉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积极性。社区是垃圾分类的重点环节,特别是随着疫情之后的复产复工,大部分家庭生活步入忙碌的轨道,要做好社区的垃圾分类,要有持续的宣传和引导,提高群众参与的自觉性。
第二要健全惩罚机制。“分与不分没有差别,很多人就不分。”敖虎山认为,要落实惩罚机制,对于不分类的行为有所约束。
第三,面对目前垃圾减量化挑战较大的现状,敖虎山建议要借鉴发达国家采取垃圾计量收费、换装垃圾与分类垃圾差别收费等方法,通过宣传环境保护,调整收费政策,来让群众自觉的实行垃圾减量化。
此外,敖虎山指出,目前垃圾处理在末端上相对粗糙。他建议要采取措施让群众能看到分类处理与再利用的效果。比如可在大型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建立垃圾处理博物馆和体验馆,制作宣传视频和材料,让群众有亲身感受,提高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
全国政协委员徐述认为,虽然垃圾分类是好事,但是在具体操作上目前要求厨余垃圾从垃圾袋中倒出并不方便,且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他建议销售厨余专用垃圾袋,以便投放。
“规划何时批”
在西城区高家寨胡同小区,有居民向记者反映,垃圾桶设置不合理。虽然设有分类垃圾桶的点位有十余处,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桶并没有放置在一起,居民需要分别走到两个不同的地方投放两类垃圾。此外,小区内仅在8号楼西侧的道路边设置了蓝色可回收物垃圾桶,居住在小区边缘的居民需要走较长距离才能投放可回收物。
居民刘先生说,自己家虽然分了厨余、可回收和其他垃圾三类,但由于可回收垃圾桶距离较远,一般他会把可回收物放置在楼下的其他垃圾桶旁边,等清运员来了收走。
负责管理高家寨胡同小区的福州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近期正在对高家寨胡同小区内的垃圾桶点位进行重新规划,并且将增加可回收垃圾桶的数量。“现在正在等待审批,后续会向居民征求意见。”
委员建言:
“把垃圾分类的事办好,需要管理者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思考老百姓需要面对的问题。从各个方面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做细,让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易操作。”全国政协委员傅川认为,垃圾分类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将垃圾分工作融入基层社区建设中进行系统化支撑。在社区中,执行垃圾分类的主体是居民;监督、宣传的主体是街道和居委会。“为了方便大家获取分类信息,是不是可以考虑使用区块链技术”?
“守桶人”“神器”派上大用场
7日下午3点,虽然天气炎热,但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志愿者们还坚守在垃圾桶前成为“守桶人”,看到居民垃圾未分类就丢弃,志愿者立即上前指导帮助……
鲁谷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先侠介绍,自4月24日起,鲁谷街道各社区积极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社区党员率先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鲁谷街道各社区联合团区委、垃圾分类专业公司等单位,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大预演、手把手教分类、老街坊座谈会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10余场次,参与群众近2万人,发动垃圾分类志愿者千余人,在“守桶人”的引导下,居民们纷纷自觉遵守,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大潮中。
“投放垃圾只要拉一下手环,然后在破袋器上蹭一下,垃圾就乖乖进桶了。”在鲁谷街道六合园南社区小区里,王大妈高兴地指着垃圾桶上多出来的两个新设备告诉记者,这里每个垃圾桶上方都安装了一个手环,厨余垃圾桶内还有一个锯齿状的破袋器。
小区物业负责人马建军介绍,为了避免居民开关桶盖把手弄脏,社区为每个垃圾桶加装牵引绳和滑轮,一拉牵引绳,桶盖自动打开,省去了居民“掀盖”环节。同时,破袋器固定在厨余垃圾桶的沿口边缘,上面有一排锋利的锯齿,居民只要将一袋厨余垃圾放到破袋神器的锯齿上,轻轻往上一提,整个袋子就破了,垃圾一点不剩全部落入桶中,然后再将腾出的塑料袋投入其他垃圾桶,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
“有了好政策,垃圾分类要执行好,还要有好的策略。”李先侠告诉记者,鲁谷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牵头建立垃圾分类工作微信群,邀请辖区内小区、楼宇物业及餐饮单位加入,及时发布政策动态、明确注意事项、积极开展群内讨论交流、分享垃圾处理中的好措施好做法,为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搭建平台。同时,鲁谷执法队聚焦“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在执法过程中,鲁谷执法队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对分类效果不明显、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依法进行处罚并加强复查监管。截至目前,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共立案处罚27起,拟罚款3.1万元。
委员建言:
“垃圾分类可以节约资源,改善生活环境,有力地提高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感和责任心。北京市实行垃圾分类以来,在城市街道社区每一个垃圾投放处都有志愿者,帮助居民对垃圾实施分类处理后再投放,这一举措对尽快全面有效的实施垃圾分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李霭君建议,针对垃圾分类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举办讲座、培训、多媒体网络视屏宣传、制作网络小游戏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生活的一种习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