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农业固体废物污染要做好加减法
秋收将近,在享受丰收的喜悦之余,秸秆处理问题同样备受关注。近年来,为了给秸秆找到合适的出路,各地千方百计想办法,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等成为主攻方向。不仅是秸秆,在广大农村地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问题同样亟待解决。
实际上,在我国一些地区,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成为农业面源污染和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短板。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抓好地膜回收利用等重点任务,并且提出了“十四五”末的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目标,其中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
对于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各地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囿于思想观念、技术方法等限制,在一些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弥补,势必影响“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完成。笔者建议,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应创新思维,主动作为,做好“加减法”,全力补齐短板。
做好资源化利用的“加法”。以马铃薯秸秆为例,由于其含有龙葵素,不能像玉米、花生等作物秸秆那样直接作为家畜饲料,又因含水量太大也不宜直接还田,因此大都被弃置在田间地头,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其实,马铃薯秸秆晒干后,可以作为辅料,大量提供给以畜禽粪污为原料的有机肥厂生产高效有机肥。
再如,目前各地对农药包装废弃物比较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对地膜的回收处置重视不够,导致大量破碎的地膜在田野里四外飘散,形成白色污染。建议各地按照“经营单位回收、公共财政扶持、部门监督协调”的回收处置模式,探索推行押金制、有偿回收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将地膜加以回收利用。
做好源头控制的“减法”。《意见》要求,加大全生物降解地膜成熟产品与技术的推介力度。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生物降解性能,使用后期会自动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腐殖质等,不仅能节省地膜回收成本,还有助于土壤生态改善和农田环境保护。
目前,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价格是普通地膜的两倍左右,但如果综合考量使用传统地膜残膜回收、再生利用等全链条回收处置成本,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其实比使用传统地膜更为划算。但目前市场上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尚存良莠不齐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造假、售假问题,以防“假李鬼”逼走“真李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