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筑牢医疗废物处置安全线
【谷腾环保网讯】为确保疫情期间医疗废物能够得到及时安全处置,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坚决抗牢政治责任,切实履行责任使命,以“战时状态”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种措施,严把医疗废物、废水处置关,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根据卫生健康部门数据,青岛市目前共有医疗机构8878家,截至12月20日,累计安全转运处置医疗废物3万余吨。
未雨绸缪: 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实现全国前列、全省首位
青岛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位于平度市,由青岛海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建,2019年12月31日正式投产,建设有50吨/日医疗废物焚烧设施一座;2022年3月,新建的50吨/日医疗废物与危险废物协同处置设施投产,全市医疗废物常规焚烧处置能力达到100吨/日,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同时,该企业现有的一条100吨/日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可用于医疗废物应急焚烧处置,实现青岛市医疗废物处置“一用、一备、一应急”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模式,应急处置能力可达200吨/日。
“小箱进大箱”:全市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全覆盖
为解决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点多、面广、线长”的问题,青岛市结合豁免管理规定建设完善了“小箱进大箱”收集体系,各区市政府统筹设置医疗废物收集点面向全市小型医疗机构进行医疗废物收集、贮存,提升优化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收集转运路线,形成“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实现全市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全覆盖。疫情发生以来,在“小箱进大箱”收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隔离管控场所设置情况,全市开启应急收运处置模式,积极协调处置单位增派运力,开辟收集转运绿色通道,重点点位专车突击清运,形成以医疗机构和收集点为基础、隔离管控场所应急转运、重点点位突击保障的疫情医疗废物收运工作模式,实现医疗机构、隔离点、封控管控区等医疗废物及时、安全收运处置。
强化监管:紧盯医疗废物处置“最后一环”
2022年3月1日,《青岛市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由各区市政府设置面向全市小型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收集点,统筹进行医疗废物收集贮存。同时,出台重点场所涉疫情废物处置工作参考指南,指导做好涉疫情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针对隔离点涉疫医疗废物快速增长的情况,推进源头减量,联合隔离管控部、卫生健康等部门,细化分类标准,将隔离点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分类施策,开辟收集转运“绿色通道”,形成以医疗机构和收集点为基础、隔离管控场所应急转运、重点点位攻坚保障的疫情医疗废物收运工作模式,生态环境部门每日协调处置单位优化拉运处置能力,加大运力投入,科学规划运输路线,协调专用运输车辆由最初的20余辆紧急增加增至90余辆,加班加点清空涉疫医疗废物存量,确保妥善收运。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卫生健康等部门紧盯医疗废物处置“最后一环”,要求处置单位严格落实医疗废物贮存处置等环境管理和安全生产各项管理要求,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实行医废收运人员、场所“闭环”管理,做好贮存和处置场所环境消杀,确保涉疫医疗废物及时、安全、高效、处置。同时,加强对全市集中隔离酒店、封控管控区等场所医疗废物包装和收集情况的环境监管,规范医疗废物收集贮存,确保医疗废物产、贮、运、处全流程符合要求,实现规范收集、安全贮存、及时转运、无害处置。
大数据助力 : 确保实现两个100%
青岛市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从源头上全面掌握、从链条上精准防控、从目标上有效覆盖,力求实现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废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
青岛市结合区域特点,主动谋划,不断创新执法监督的新途径新手段。“这套系统太好用了,这是我们生态环境执法人在执法模式上的成功探索和创新”,西海岸大队大队长赵澎站在生态环境执法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大屏前自豪的介绍。通过电子大屏幕,可以清晰看到某疫情防控点的医疗废物处置点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实时操作,“工作人员操作是否规范,企业医疗废物是否得到妥善处置,我们通过大屏一目了然,这就有效避免了疫情下执法人员人手不足,部分企业因疫情管控执法人员无法到一线等多项问题”。据悉,该系统采取“线上+线下”协同联动模式,汇总全区生态环境动态数据,形成“数据收集-智能分析-精准溯源-问题推送-定点执法-整改闭环”的执法监管新模式,目前已打通20余个业务系统,实现全区千万余条生态环境数据统一“入存管出”,形成了标准数据库。同时,引入高精度卫星遥感,实现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全面把控,为精准执法提供坚实依据。构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中枢神经后,西海岸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得以更快更好地研判重点区域、重点问题,比常规手动方法效率提升数十倍以上,大大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效率,减少了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成本。这种方式让执法更精准、管理更精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