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高品质生态环境要抓好哪些关键点?
【谷腾环保网讯】相较于自然生态系统,城市以人口、生产、生活等要素资源高度聚集为基本特征,是自然—社会—经济相互依赖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本身的整体性、人工性、复杂性、开放性和脆弱性特征,决定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城市建设任务具有艰巨性。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人类高强度开发建设,城市人口规模日益膨胀,空间持续扩张,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关系的复杂程度不断上升。因此,必须加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解决其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城市,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高品质城市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迈出了重大步伐,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生态环境质量和风险防控水平、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转变和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城市仍然存在环境质量结构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要素化条块化分割、生态空间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亟待构建等问题。此外,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对城市高品质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层压力。
一是中西部省会城市虹吸集聚发展与中小城市城镇化“伪增长”现象突出,中小城市萎缩造成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和结构性矛盾。二是“大城市病”愈发显著,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滞后于城市建设,区域污染联防联控能力短板和建成区环境设施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随之而来。三是城市间发展不平衡,给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带来更大挑战。
为提升城市高品质生态环境,强化城市生态韧性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建设,笔者建议:
坚持统筹发展,重塑空间结构。以促进市域协调发展为基础,突出生态环境禀赋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统筹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优化城市内市、区、县等空间格局,界定各自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多赢,实现大、中、小城市共容式发展。
坚持高位谋划,强化协同增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出台新时期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意见,建立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发展一体化推进机制,以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升级和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目标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强化美丽中国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新型城镇化等战略协同。
坚持命运共同体理念,打造人民城市。紧扣城市资源要素高度聚集和复合生态系统特征,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构建美丽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加强城市生态韧性建设与环境污染治理协同控制技术体系研究,推进符合“人民城市”理念的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子,补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错落有致,建设人民满意的高品质城市。
坚持示范引领,树立典范样板。积极推动新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围绕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一特色,一城一主题”,选择一批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区域代表性强、“人民城市”特色鲜明的城市,探索创新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制,提供现代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典范。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