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两会话“攻坚”
【谷腾环保网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销量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持续增加,充电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无锡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党支部副书记何光华关注并建议,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绿色低碳交通方式发展。
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到859.6万台,初步形成了以家庭充电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格局。何光华认为,虽然近年来充电设施发展较快,但在规划布局、建设运营、技术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撑作用仍需加强。
一是公共充电网络投资回报不足。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大量资本涌入充电服务市场,集中在城市商业圈、核心居住区和大型交通枢纽布局充电设施,造成公共充电设施局部性过剩和全局性不足并存,整体利用率较低。从全国看,公共充电设施整体容量利用率不足5%,除公交等专用车充电市场外,其他基本处于亏损状态。特别是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平时充电需求不大、节假日充电需求激增,整体利用率较低,充电运营商经营存在较大困难。
二是居民区私人充电桩建设有待加强。存量小区方面,物业出于安全压力、运维责任、容量限制、无额外收益等因素,配合建设积极性不高;已建私人桩由于管理与监督主体缺失,随意敷设线路,重复穿越墙体、路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居民小区固定停车位普遍不足,老旧小区尤为突出。新建小区方面,国家层面2021年出台了充电设施建设配套政策,但从执行情况看,部分省市未出台实施细则、地方技术标准等配套政策;部分省市配套政策出台后,未将配建标准纳入相关报批审查环节,开发商缺建、少建问题依然存在,达不到直接装表接电要求。
三是新技术应用仍需加强。车网互动通过车辆与电网的高效互动,平滑电网负荷曲线,助力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目前,有序充电和充放电(V2G)两种车网互动形式均处于局部小规模试点阶段,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此外,换电站的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缺少顶层布局规划。由于没有统一的电池标准,换电站不能实现多品牌共享,制约了换电模式的推广应用。
何光华建议,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协同工作机制。建议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完善协同工作机制,有效衔接用地、交通、能源等各级规划,落实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条件。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牵头,推动各地加大保障性公共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补贴力度,引导运营商将服务网络向高速公路服务区、农村偏远地区延伸。
建议加快推进居民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快速增长的居民区充电桩建设需求,政策层面明确充电桩产权归属、责任划分,统一规划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研究出台全国性存量小区充电设施建设改造标准,推动各地开展既有居住区充电设施“整体加装”,鼓励社会资本统一运营管理,实现建设能落地、运行有维护。
建议加大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力度。规范充换电设施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实现跨品牌车桩智能互联,创造大范围推广有序充电的条件。推动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市场运营,运用实时价格信号引导车网互动,充分挖掘新能源汽车调节潜力。
建议加大换电模式推广应用。换电模式补电时间短、运营效率高,适合于行程线路固定、车型相对单一的场景,建议在公交、物流等专用车领域,进一步扩大换电模式应用范围。加强技术模式创新,研制高性能、高兼容性换电设备,落地实施换电车辆购置补贴、城市通行路权开放、场站建设运营优惠等支持政策,完善换电车辆、动力电池、换电接口等标准,提升换电模式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