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和扬州 治水双丰收
经过疏浚清淤后的扬州堡城村河道恢复水清岸明的宜人景象。
本报记者李华林摄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竹西佳处,水墨江南,轻轻吐纳一口,只惊叹于太湖岸畔如此祥云缭绕,令人魂牵梦萦。
浙江湖州、江苏扬州,两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曾几何时,却也为水劳心伤神——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水污染步步紧逼:太湖蓝藻暴发、城区主要河道水质沦为劣V类、农村水塘散发恶臭……
发展的烦恼倒逼千年水乡反思,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又该以怎样的理念和决心化解危机?
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来,湖州、扬州对水资源管理再度加码,或出台新政,或组合整治。如今,水乡复清,诗画盈城。
以制管水:
治水护水有了保障
湖山胜境,轻舟画舫,街巷弄堂之间,流水缓缓淌过,千百年来,南太湖的浪花温柔地拍打着湖州的土地。
“水乡地区严格管理水资源是个难题。”湖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世华说,“节水、护水意识的培养、强化,还需要制度作保障”。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三条红线”“四项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国家对省有考核制度,省对市有考核制度,市对县也有考核制度,湖州长兴县建立了分工负责的考核机制,把最严制度层层落实,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浙江省水资源与水保处副处长王云南说,将水资源管理成效与地方政府考核挂钩,是激励地方积极管理水资源的重要举措。
“湖州不缺水,但缺好水。”李世华告诉记者,湖州虽是江南鱼米之乡,水资源量总体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并不多,且面临水源污染、水质下降的问题。“以前村里的河水又黑又臭,实在脏,现在干净多了,大家都愿意在河里洗菜。”居住在湖州横山桥村的52岁村民钱利娥说。
2015年5月,横山桥村铺设管网14万余米,接入农户401家,连通污水处理厂,彻底解决了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问题。
除了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业用水也有严格定额编制管理,李世华介绍,湖州建立了分行业水耗综合评价体系,实行高污染、高耗水企业差别化污水处理费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既依赖于政府的主导约束,也要引入市场机制。”王云南说,市场的调节作用,可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参与节水减排、水环境保护治理。
长兴县华盛高级中学通过与深圳大能节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全校的供水管网、节水器具、计量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目标、利润分享,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实现年节水量9万吨,节约水费16万元。
以水定城:
清淤治污活水绕城
北通淮河、南接长江,水系发达的古城扬州,近年来也没有逃脱工业化带来的影响:排污量大幅度增加,畅通的水流被阻断,水质不断恶化……
“老百姓意见最大的是8条骨干河,又黑又臭,一到高温时节,气味难闻。”扬州市水资源管理处处长吕为龙说,“河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清水的前提是活水,要保持水体的流动,流水才能不腐”。
水怎么活起来?吕为龙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总体思路是:引大运河活水水源,盘活城区水系,流经城区主要河道水系,再由瓜州闸和泗源沟闸排入长江。
给水脉“通经活络”并非易事,为此扬州决心用3年时间,投入100亿元,开展城市“清水活水”综合整治,定期清淤,节污控污,沟通水系,生态修复。截至2015年10月,大运河以西主城区90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长140公里的35条河流实现活水全覆盖,使百万人口告别河道黑臭。
位于扬州蜀冈高地之上,占地面积110亩、长7公里的唐子城护城河,沉睡了千年之后,2015年5月,终于再次奔流不息。“以前这里根本看不到水面,”瘦西湖风景区50岁的当地居民裘文峰告诉记者,“附近的人在这养鱼、种芹菜、私搭乱建,生活污水全部下河,时间长了,河道就被堵塞,分割成一块块方格,环境很差”。
2013年,扬州投资近5亿元,开始对唐子城护城河进行全面整治,拆违、清淤、绿化。如今,疏浚后的护城河,上承京杭大运河,下通唐子城水系,小桥流水风光旖旎,成为附近居民垂钓散心的好去处。
活水实现治标,还需要控污来治本。“‘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淤水变活水只是第一步,活水变清水是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扬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许林灿说,为保障整治后河道清水畅流,市环保局对河堤两岸排污口进行了接管排污导流,实施雨污分流,“目前8条骨干河道中已经对5条河道的入河排污口标牌,一个排污口对应一个编号,方便全社会监管,环保局也会定期组织人员去河道监察,不允许任何污水入河”。
以水定产:
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在湖州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厂区,一处占地约半个足球场大小、三层楼高的污水处理设施楼,并不显眼,却有着惊人的吐纳能力。“这是长江以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中水回用工程。”公司副总经理袁伟中说,每天约有3至4万吨城市污水被输送至电厂内深度处理,替代原来从陆汇港取的自然水,作为电厂循环冷却水和工业杂用水水源,实现市政污水循环利用,“在过去的6年,中水处理总量超过5800万吨,相当于节约了5个西湖的蓄水量”。
“很多人认为湖州的水资源丰富,用水可以粗放一些,管理可以宽松一点。”王云南说,“其实节水就是减排,企业生产用水量降低,就意味着污水排放减少,污水处理成本也随之降低,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湖州借助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的契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探索,淘汰了一批高耗水、低产出的小散企业,优化产业结构,一批低耗水、高产出的新企业落地生根。
湖州市水利局副局长龚丁告诉记者,目前,湖州全市的喷水织机、火电等行业,全部应用了中水回用技术,实现污水零排放。长兴县更对蓄电池行业进行集中整治,企业数量由原来的225家锐减到15家,并全部集中入园,而产值则由原来的17亿元升至280亿元。
王云南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水与发展的关系,水美了,城市更有灵气,发展质量和速度才能同步提升。2013年,湖州市旅游总收入近4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旅游、餐饮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毗邻太湖的图影湿地,经清淤、治污等综合治理后,碧波荡漾,芦苇摇曳,白鹭戏水,仅2015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约8.2万人次。
“水是最重要的资源。”龚丁说,“以前的发展模式只看重数量,现在考核指挥棒有了调整,环境倒逼的压力趋紧,大家把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出发点,以水定产,绿色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